2014届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85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3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B.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C.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2.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2、CH4等均为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3.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耗小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
②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③“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④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选择题(共1题)

4.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3.填空题(共1题)

5.
(9分)某亚硝酸钠生产厂采用硝酸为原料,其生产原理是NO+NO2+2NaOH===2NaNO2+H2O。工艺流程如下

(1)分解塔中填有大量的瓷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一定计量比在反应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产物产率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中硝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硝酸浓度过高,吸收塔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一定量的N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吸收塔中尾气如何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