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一、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______;能缓慢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
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_。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二、从物质X出发有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已知X为酸式盐,A、C为无色气体,反应的某些产物已经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______;能缓慢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
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_。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二、从物质X出发有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已知X为酸式盐,A、C为无色气体,反应的某些产物已经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6题)
2.
图示为含同一种元素的a、b、c、d、e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a不可能是

①F2 ②N2 ③C ④S

①F2 ②N2 ③C ④S
A.只有① | B.②和④ |
C.③和④ | D.①和③ |
3.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欲利用该浓硫酸配制250mL 4.6mol·L-1的稀硫酸,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
B.将该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49% |
C.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
D.浓硫酸被稀释后,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4.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方法和现象 | 实验预期目的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 检验溶液中CO32- |
B | 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掉固体物质 | 除去FeCl2溶液中Cu、Fe |
C | 向溶液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 | 制取Fe(OH)3胶体 |
D |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盐酸溶液,沉淀不溶解 | 检验溶液中SO42- |
A.A | B.B | C.C | D.D |
5.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装置配制100 mL 0.1 mol·L-1硫酸 | B.用图2所示装置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 | D.用图4所示装置可吸收HCl气体 |
6.
对某次酸雨成分的分析数据如表,此次酸雨中c(H+)约为
离子 | NH4+ | Na+ | Cl− | NO3− | SO42− |
浓度(mol/L) | 2.0×10﹣5 | 1.9×10﹣5 | 6.0×10﹣5 | 2.3×10﹣5 | 2.8×10﹣5 |
A.1×10﹣3 | B.1×10﹣4 | C.1×10﹣5 | D.1×10﹣6 |
7.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B.“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一定不包含化学变化 |
C.“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