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064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推断题(共1题)

1.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A→F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

②有机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其峰面积之比为6∶1∶2∶1;
③F是酯类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___。
(4)C+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有________种。
(6)X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只含一种官能团,苯环上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1 mol X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最多消耗________mol NaOH。

2.单选题(共3题)

2.
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A口放出的物质是氢气,C口放出的物质是氧气
C.b极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SO42-+2H
D.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
3.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是青蒿素的结构,则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0O5
B.可用蒸馏水提取植物中的青蒿素
C.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反应
D.青蒿素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立刻显蓝色,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水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