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BHT(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BHT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 |
2.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所作结论中,正确的是( )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A、B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的结构 | A、B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 质量相同的A、B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质量相同的水 | A、B两有机物最简式相同 |
C | A、B两种有机物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通式 | A、B互为同系物 |
D | 分子式为C6H6的烃A既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A | B.B | C.C | D.D |
3.
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 |
B.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制取溴苯 |
C.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 |
D.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
2.填空题- (共1题)
5.
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工业上利用电解化合物CE来制备C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
(4)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5)B与E形成的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的电子式 。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
(4)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5)B与E形成的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的电子式 。
3.实验题- (共2题)
6.
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 ℃,4 h B.80 ℃,2 h C.60 ℃,4 h D.40 ℃,3 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 | | 同一反应温度 | ||||
反应温度/℃ | 转化率(%) | 选择性(%)* | | 反应时间/h | 转化率(%) | 选择性(%)* |
40 | 77.8 | 100 | | 2 | 80.2 | 100 |
60 | 92.3 | 100 | | 3 | 87.8 | 100 |
80 | 92.6 | 100 | | 4 | 92.3 | 100 |
120 | 94.5 | 98.7 | | 6 | 93.0 | 100 |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 ℃,4 h B.80 ℃,2 h C.60 ℃,4 h D.40 ℃,3 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