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Ⅰ.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HA溶液和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x________0.2mol·L-1(填“>”“<”或“=”)。
(3)下列关于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只存在着两个平衡
b.溶液中:c(A-)+c(HA)>0.1mol·L-1
c.溶液中:c(K+)=c(A-)>c(OH-)=c(H+)
Ⅱ.已知2H2(g)+O2(g)=2H2O(1) Δ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以疏松多孔石墨棒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4)写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5)若该氢氧燃料电池每释放228.8kJ电能时,会生成1mol液态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实验序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 |
c(HA) | c(KOH) | ||
① | 0.1 | 0.1 | 9 |
② | x | 0.2 | 7 |
请回答:
(1)HA溶液和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x________0.2mol·L-1(填“>”“<”或“=”)。
(3)下列关于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只存在着两个平衡
b.溶液中:c(A-)+c(HA)>0.1mol·L-1
c.溶液中:c(K+)=c(A-)>c(OH-)=c(H+)
Ⅱ.已知2H2(g)+O2(g)=2H2O(1) Δ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以疏松多孔石墨棒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4)写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5)若该氢氧燃料电池每释放228.8kJ电能时,会生成1mol液态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2.
Ⅰ.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放入U形管作原电池的两极,测得图1所示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___(填“正”或“负”)极移动。
(2)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
Ⅱ.下图所示电化学装置中,a为足量的电解质溶液,X、Y是两块电极板。

请回答:
(3)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是含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则在X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检验Y电极上反应产物的化学方法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电解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___(填“正”或“负”)极移动。
(2)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
Ⅱ.下图所示电化学装置中,a为足量的电解质溶液,X、Y是两块电极板。

请回答:
(3)若X、Y都是石墨电极,a是含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则在X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检验Y电极上反应产物的化学方法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电解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3题)
3.
利用三室式电解池(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以实现用硫酸钠溶液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气体为氢气,b气体为氧气 |
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硫酸溶液 |
C.通电后中问隔室的SO42-向阴极迁移,阳极区溶液的pH增大 |
D.该电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SO4+6H2O![]() |
4.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钢管不受腐蚀 |
B.常温条件下,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 |
C.镀层破坏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耐腐蚀 |
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时,往稀硫酸中滴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