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如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B极是正极 |
B.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
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 |
D.(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 2 : 2 |
2.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
3.
将图1所示的装置中盐桥换成铜导线与两石墨棒连接得到图2所示装置,并将NaCl溶液换为HCl溶液,发现电流表指针仍然有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甲装置 |
B.两图都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
C.图2中乙装置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Cl-![]() |
D.图2中电子流向为Fe→电流计![]() |
4.
右图1为甲烷和O2构成的燃料电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图2为电解AlCl3溶液的装置,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电极附近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Y电极为阴极 |
B.图2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Cl3+6H2O![]() |
C.图1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
D.图1中的a 电极反应式为:CH4-8e-+8OH-=CO2+6H2O |
5.
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质量增加 |
B.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2O固体可使溶液恢复电解前的状况 |
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升高 |
D.电解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
6.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2H2O![]() |
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2Al3++3CO32-=Al(CO3)3↓ |
C.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的质量最大时:2Ba2++4OH-+Al3++2SO42-=2BaSO4↓+A1O2-+2H2O |
D.FeCl3溶液与 NaA1O2溶液混合:Fe3++3A1O2-=Fe(AlO2)3↓ |
7.
在蒸馏水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加入AgNO3,Ba(NO3)2,Na2SO4,NaCl,使之完全溶解,以铂电极电解该混合物至原溶质恰好反应完全,则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35.5:108 | B.71:2 |
C.108:35.5 | D.71:109 |
8.
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假设量筒的量程足够大,锌片和铜片中无杂质,气体积已转换为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的电极材料是铜 |
B.如果将稀硫酸换为CuSO4溶液,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C.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对实验测定不产生影响 |
D.若量筒中收集到aLH2,则电解质溶液中通过了a/11.2mol电子 |
10.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X |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
Y |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两个 |
Z | 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B.分子TY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C.T元素在周期表中的表示为:![]() |
D.XZ3含有非极性键 |
12.
下列各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基态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4的原子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 |
B.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为Mn |
C.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 |
D.2p能级有2个末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一定为2s22p2 |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中用的是苏打和硫酸铝 |
B.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C.理想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的比率 |
D.Na与H2O的反应是熵减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
2.多选题- (共2题)
15.
已知:2H2S(g)+O2(g)=S2(s)+2H2O(1) ΔH =-632 kJ·mol-1。下图为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 |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C.每有10mol氧气参加反应,电池内部吸收632 kJ热能 |
D.每34gH2S参与反应,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 |
1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 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B.稀氨水中加入氢氧化化钠固体少量,由于氨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 |
C.25℃下,在NH3·H2O稀溶液中加水稀释,![]() |
D.电化学降解NO2的原理如图所示,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10.4g |

3.填空题- (共2题)
17.
Ⅰ.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通入CH3OH(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甲池中消耗O20.56L(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乙池中B极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g;此时丙装置中___________(填“c”或“d”)电极折出1.20g金属,则按丙装置中的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gSO4溶液 b.CuSO4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Ⅱ.SO2、CO、CO2、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几种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利和治理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4)利用化学原理将C0、S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A为CO,B为H2,C为CH3OH,则通入CO一极为____________________极。
②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为NO2,B为O2,C为HNO3,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池,通入CH3OH(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甲池中消耗O20.56L(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乙池中B极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g;此时丙装置中___________(填“c”或“d”)电极折出1.20g金属,则按丙装置中的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gSO4溶液 b.CuSO4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Ⅱ.SO2、CO、CO2、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几种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利和治理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4)利用化学原理将C0、S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A为CO,B为H2,C为CH3OH,则通入CO一极为____________________极。
②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为NO2,B为O2,C为HNO3,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
(1)画出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B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_形。
(4)写出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写出E原子的电子简化排布式____________。
(5)请写出F元素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3 |
B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 |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
E在该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
F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和黑色的两种氧化物 |
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
(1)画出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B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3)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_形。
(4)写出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写出E原子的电子简化排布式____________。
(5)请写出F元素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