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6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6

1.计算题(共1题)

1.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35.2
58.4
82.6
107.6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单选题(共10题)

2.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发生洪灾,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农田被淹没B.山体出现滑坡C.粮食浸泡后发霉D.树枝被折断
3.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4.
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下列属于同一类物质的一组是(  )
A.红磷、铁丝、甲烷B.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
C.食醋、加碘食盐、酱油D.海水、糖水、蒸馏水
5.
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6.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7.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O2-— 氧离子B.3H — 3个氢元素
C.Fe3O4— 四氧化三铁D.2N2— 2个氮气分子
8.
四氯化硅(SiCl4)为无色透明液体,遇水时反应很激烈,并形成白色烟雾,故也用作烟幕剂。在四氯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9.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AB.BC.CD.D
10.
水是生命之源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B.为了节约用水,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C.水中Ca2+、Mg2+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11.
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只有②③④⑤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3.选择题(共2题)

1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blank#}1{#/blank#};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blank#}2{#/blank#}”。

4.填空题(共3题)

14.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15.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_。
16.
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③是_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5.实验题(共1题)

17.
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②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①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任答一点);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观察到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
(3)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
(5)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最好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和收集装置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