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诗句“墙角数枝梅,冷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B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1)从宏观知微观。
诗句“墙角数枝梅,冷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B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2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3次
(1)CaC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2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3次
(1)CaC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图1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料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①通入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②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图2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卡: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五氧化二磷。

(1)在锥形瓶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
(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1/2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____。
(4)按题图2连接好装置。在烧杯中加入200mL约80℃热水,若观察到C装置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约80℃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5)缓慢推动注射器。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有气泡产生;②__________。
资料卡: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五氧化二磷。

(1)在锥形瓶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
(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1/2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____。
(4)按题图2连接好装置。在烧杯中加入200mL约80℃热水,若观察到C装置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约80℃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5)缓慢推动注射器。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有气泡产生;②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9题)
6.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实心球体 |
C.原子中的原子核体积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
D.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产物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8.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的质量为288 | B.核内有115个质子 |
C.是非金属元素 | D.原子序数为115 |
9.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
B.![]() |
C.![]() |
D.![]() ![]() |
10.
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
A.+1 B. +2 C. +3 D. +4
A.+1 B. +2 C. +3 D. +4
1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C.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8.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B.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热性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19.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
20.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 B.肯定小于6毫升 |
C.肯定等于 6毫升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5题)
25.
用作化学符号填空: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温度很高,大气主要含氢元素__________和氦元素__________,随着地球的冷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以雨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铵盐(铵根离子__________)等盐溶于雨水,雨水充满了地表,海洋由此形成。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温度很高,大气主要含氢元素__________和氦元素__________,随着地球的冷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以雨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铵盐(铵根离子__________)等盐溶于雨水,雨水充满了地表,海洋由此形成。
2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液氧 | B.氮气 | C.干冰 | D.石墨 E.明矾 F.酒精 |
题目 | 字母 | 题目 | 字母 |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__________ | (2)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 __________ |
(3)化学性质很稳定,用作保护气的是 | __________ | (4)用于电池电极的是 | __________ |
(5)可作吸附剂用于净水的是 | __________ | (6)常用作燃烧的是 | __________ |
27.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碳酸氢铵固体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实验中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夹持镁条。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其中MnO2是该实验中的催化剂,其作用为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__色。
(1)加热碳酸氢铵固体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实验中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夹持镁条。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其中MnO2是该实验中的催化剂,其作用为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__色。
28.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填“过滤”或“消毒”),将硬水通过该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为__________,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填“过滤”或“消毒”),将硬水通过该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为__________,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
A.杀菌消毒 | B.吸附杂质 | C.沉淀过滤 | D.蒸馏 |
7.实验题- (共1题)
29.
根据下图回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指出该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____,开始反应后,当气泡__________冒出时开始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_____(“a”或“b”)端通入。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和收集NH3的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指出该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____,开始反应后,当气泡__________冒出时开始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_____(“a”或“b”)端通入。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和收集NH3的装置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