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呋喃酚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在空气中久置会由无色转变为棕褐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组峰。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X的分子式为C4H7Cl。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鉴别化合物C和D,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很多,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种,写出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①苯的衍生物 ②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 ③含有酯基

(1)A在空气中久置会由无色转变为棕褐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组峰。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X的分子式为C4H7Cl。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鉴别化合物C和D,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很多,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种,写出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①苯的衍生物 ②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 ③含有酯基
2.
某种芳香族化合物A,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82倍,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经测定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3.2%和7.32%。
(1)A的分子式是__;
(2)已知:
ⅰ.
(R1、R2、R3代表烃基)
ⅱ.
又知,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某些生成物(如H2O等)已略去。

请回答:
①步骤Ⅰ的目的是__;
②若G为气体,且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E的结构简式是__;E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个吸收峰(填数字);
③F→H的反应类型是__;
④F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且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一个七元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⑤A的结构简式是__;上述转化中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已知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K具有如下性质:
①K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
②K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银镜反应
③K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上无甲基
请写出K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
(1)A的分子式是__;
(2)已知:
ⅰ.

ⅱ.

又知,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某些生成物(如H2O等)已略去。

请回答:
①步骤Ⅰ的目的是__;
②若G为气体,且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E的结构简式是__;E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个吸收峰(填数字);
③F→H的反应类型是__;
④F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且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一个七元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⑤A的结构简式是__;上述转化中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已知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K具有如下性质:
①K与FeCl3反应,溶液呈紫色
②K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银镜反应
③K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上无甲基
请写出K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
2.单选题- (共19题)
11.
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异戊二烯(![]() |
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
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
D.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
12.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逐渐加深.ButylatedHydroxy Toluene(简称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
A.![]() |
B.![]() |
C.BHT久置于空气中不会被氧化 |
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 |
14.
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
B.核酸指挥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
C.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
D.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15.
糖类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后产物,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B.1mol单糖水解后产生1mol水 |
C.1mol低聚糖水解后能产生2—10mol单糖 |
D.单糖不能水解,低聚糖水解后生成二糖,多糖水解后生成单糖 |
16.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
17.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
18.
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要进行硫化处理(即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的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A.橡皮筋 | B.汽车外胎 |
C.普通气球 | D.医用乳胶手套 |
19.
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不相同 |
B.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
3.选择题- (共2题)
4.实验题- (共3题)
24.
某同学要以“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
(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____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和______,因此它能使紫色的________溶液褪色。
(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_。
(3)实验结论: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查询资料: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_____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
(5)发现问题: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____。为什么?__________。
(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____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和______,因此它能使紫色的________溶液褪色。
(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_。
(3)实验结论: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查询资料: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_____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
(5)发现问题: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____。为什么?__________。
25.
如图所示,A是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B、C是改进后的装置。请仔细分析,对比三个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B中右边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和C均采用了长玻璃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C较好地解决了A中加装药品和使装置及时密封的矛盾,方便了操作。A装置中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5)B中采用了洗气瓶吸收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洗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三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B中右边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和C均采用了长玻璃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C较好地解决了A中加装药品和使装置及时密封的矛盾,方便了操作。A装置中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5)B中采用了洗气瓶吸收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洗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