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特保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465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综合题(共7题)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或“单质”)。
(2)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_______________溶液。
(3)如图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写字母序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_____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3.
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
4
2
2
 
求: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第4次加入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______
4.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Ⅰ.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如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装置B制取氧气,往长颈漏斗中倒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__;如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装置F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改进实验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Ⅱ.粗盐提纯中得到的“精盐”常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假设只有CaCl2一种),为得到更纯净的氯化钠,同学们做了如下处理:

(1)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
(2)步骤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证明经过步骤②后过量的Na2CO3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5)若不考虑损耗,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精盐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制氢: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气,其反应可表示为:6ZnFe2O46ZnO+4Fe3O4+O2↑;3ZnO+2Fe3O4+H2O3ZnFe2O4+H2
(1)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得到H2和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________(任写一点)。该循环法制氢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贮氢: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Mg、Cu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生成氢化物和另一种合金,其化学方程式为:2Mg2Cu+ 3H23MgH2+MgCu2
(4)熔炼制备Mg2Cu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氢化物MgH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释放出H2。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1.2g Mg2Cu完全吸氢后所得混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为________g。
6.
“探险战士”——盐酸勇闯化学迷宫,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入口→ →出口(请用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个。
(3)下列物质中,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无法“闯过”这个迷宫的是______(填字母)
A.Ca(OH)2   B.H2SO4   C.CuSO4
7.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在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②在t℃时,把20g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2.单选题(共18题)

8.
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KCl、NaClB.CuSO4、Na2SO4C.CaCO3、Na2CO3D.NH4NO3、NaNO3
11.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




A.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型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 A    B. B    C. C    D. D
12.
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
13.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
 
A.AB.BC.CD.D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H2O2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II、III、IV、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IV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15.
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16.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对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C.对于某温度下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铁
17.
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A.B.C.D.
1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9.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20.
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羊绒与棉花(灼烧)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21.
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2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3.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4.
下列应用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防毒面具—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B.利用声呐探知海洋深度—回声定位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D.船闸--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5.
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B.烧碱C.熟石灰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