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46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9

1.综合题(共4题)

1.
实验室制备无水乙醇常用蒸馏法,实验步骤如下:
I.回流:在l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l0g小颗粒状的生石灰和几颗氢氧化钠,慢慢注入50mL工业乙醇,回流1h。
Ⅱ.蒸馏:回流毕,待烧瓶冷却后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改为蒸馏装置,收集78C时的馏分,即为无水乙醇。回流和蒸馏装置如下图(用△表示酒精灯):

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
(2)简述向烧瓶中加入生石灰的方法_____________
(3)加入NaOH固体是为了除去工业乙醇中少量的醛,发生的关键反应为CH3CHO+CH3CHOCH3CH(OH)CH2CH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回流1h的目的是___ 。
(4)蒸馏时,先____,后____(①点燃酒精灯②接通冷凝水,填代号),待温度计指示为78℃左右时,尾接管中出现液滴,弃去开始流出的液体,原因是____。
(5)有同学建议改蒸馏为过滤,请回答过滤法不妥的原因___。
2.
过氧化氢(H2O2)在医药、化工、民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面问题:
(1)最早制备H2O2使用的原料是易溶于水的BaO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目前工业制备H2O2的主要方法是蒽醌法。反应流程如下:

已知:乙基蒽醌是反应中的催化剂。
①蒽醌法所用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②操作a是____。
③再生回收液的成分是____。
(3)测量过氧化氢浓度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某次测定时,取20. 00mL过氧化氢样品,加入过量硫酸酸化,用0. l000mol/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 00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该样品中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____。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 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反应原理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___m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革经》记载:“石硫磺(S)…主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硫磺(S)具有的性质或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4.
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Cl、I、NO3、CO32、SO42、Fe3、NH4、Al3、K、Mg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了检验其中的离子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推知___不存在。
(2)在(1)的滤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和CCl4液体,振荡后发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可推知_________存在。
(3)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可推知 __________存在;并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逐渐增多,后又有部分溶解,沉淀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根据以上事实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检验该阳离子的实验名称为____。

2.单选题(共9题)

5.
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台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以F-12 (二氯二氟甲烷)为例]:
CF2Cl2CF2Cl+Cl
Cl+O3→ClO+O2
ClO+ClO→ClOOCl(过氧化氯)
ClOOCl2Cl+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可以增大CF2Cl2的分解速率
B.ClO +ClO→ClOOCl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C.CF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
D.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氟利昂,太阳光
6.
向1L 0.4mol/L HN03溶液中加入Fe粉和Cu粉的混合物9g,充分反应,放出NO气体且金属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中c(NO3-)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0. 2mol/LB.0.225 mol/LC.0.3mol/LD.0.325 mol/L
7.
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反应的热效应B.定量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C.制备并检测氢气的可燃性D.浓硫酸稀释
8.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红色纸条放入到新制氯水中
纸条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B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到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H2O2氧化性比Fe3+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铝熔化且滴落下来
铝的熔点较低
D
将NaI溶液加入到AgCl悬浊液中
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A.AB.BC.CD.D
9.
工业上制备高纯硅有多种方法,其中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除SiCl4外,还有SiHCl3、SiH2Cl2、SiH3Cl、FeCl3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SiO2CO2↑+Si
B.SiCl4进入还原炉之前需要经过蒸馏提纯
C.每生产l mol高纯硅,需要44. 8L Cl2(标准状况)
D.该工艺Si的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a2CO3;溶液中的少量NaHCO3:加热煮沸
B.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过量Fe2O3粉末,过滤
C.除去HC1气体中的少量Cl2:通入CCl4液体,洗气
D.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SO2:通入饱和食盐水,洗气
11.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lmol/L碘化钾溶液l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上述胶体做电泳实验,发现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该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B.提纯上述碘化银胶体,需要的实验用品有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
C.在上述碘化银胶体中快速滴加0.0l mol/L硝酸银溶液至l0mL,将得到更多的胶体
D.布朗运动是该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12.
化学实验必须操作规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查是否漏液
B.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D.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醋酸溶液
1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是无毒高分子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B.废弃油脂回收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甘油
C.油脂既能提供能量又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D.Fe2O3可用来制作油漆和涂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