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45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9

1.综合题(共2题)

1.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C元素+2价,N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1)NaCN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

(3)a装置中盛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4) 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_____(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Ag++2CN-=〔Ag(CN)2-,Ag++I-=AgI↓  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7)处理后的废水氰化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_ mg/L
2.
ClO2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 ClO2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消毒水时, ClO2还可将水中的 Fe2+、Mn2+ 等转化成Fe(OH)3 和 MnO2等难溶物除去,在这个过程中,  Fe2+、Mn2+的化合价升高,说明 ClO2具有______ 性.
(2)工业上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取ClO2,请完成该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SO2==2ClO2+_____。
(3)使Cl2 和H2O(g) 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 ,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mg/L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
Ⅰ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S2O32-+I2="=" S4O62-+2I-
Ⅲ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
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操作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在操作Ⅲ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③若水样的体积为1.0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_____ mg/L。

2.单选题(共10题)

3.
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B.除去苯中的少量溴:加入CCl4萃取后分液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加入CaO后蒸馏
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观察铁的吸氧腐蚀D.检查乙炔的还原性
5.
借助下表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物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沸点
117.9℃
117.2℃
126.3℃
 
A.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产物后分液
B.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C.采用水浴加热用
D.可使用冷凝回流加分水器的方式提高产率
6.
下列实验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图1仪器器为滴定管,可用来盛装NaOH溶液
B.图2仪器为启普发生器,可以用于实验室制乙炔
C.图3仪器为洗气瓶,可用于气体的除杂
D.图4仪器为吸滤瓶,可用于减压过滤
7.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2H4、C2H2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全部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为 12.5
B.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 Na、不含 K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可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氯化钠
9.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
B.酸R为浓盐酸,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
C.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杂质,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
D.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等装置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
10.
《周易参同契》中对某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尘埃。....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该金属可能为
A.FeB.CuC.HgD.Au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B.氨气常用作制冷剂,硅胶可作食品干燥剂
C.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废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B.变压器铁芯是含硅4%的硅钢,有很高的导磁性
C.合金的硬度比一般成分金属大
D.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实验题(共2题)

13.
以Al和不同的铜盐溶液间的反应为实验对象,探索Al与不同铜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向试管中加入2ml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Ⅰ:0.5mol/LCuCl2溶液
15s:大量气泡且有红色物质析出
60s:反应进一步加快且反应剧烈放热,液体几乎沸腾
120s:铝片反应完,试管中析出大量蓬松的红色物质
实验Ⅱ:0.5mol/LCuSO4溶液
15s无明显现象
60s:铝片表面有极少气泡
120s:有少量气泡溢出,铝片边缘有很少红色物质生成
 
(1)对实验Ⅰ进行研究
①实验Ⅰ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60s后反应进一步加快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验Ⅱ进行研究 
①实验Ⅱ反应明显比实验Ⅰ缓慢,说明Al与不同的铜盐溶液反应呈现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有: 
②假设一:SO 4 2-对Al与Cu 2+的置换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假设,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
向试管中加入2mL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Ⅲ:0.5mol/LCuCl2溶液+1g Na2SO4固体
加入 Na2SO4固体后速率几乎不变,仍有大量气泡产生,红色物质生成且剧烈放热,铝片反应完全,溶液沸腾
实验Ⅳ:0.5mol/L CuCl2溶液+5g Na2SO4固体
加入Na2SO4固体后速率几乎不变,仍有大量气泡产生,红色物质生成且剧烈放热,铝片反应完全,溶液沸腾
实验Ⅴ:0.5mol/LCuSO4溶液+0.02mol NaCl固体
未加入 NaCl固体前几乎没现象,加入后,铝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和红色物质,溶液温度上升至沸腾,铝反应完全
实验Ⅵ:0.5mol/LCuSO4溶液+_________ NH4Cl固体
未加入 NH4Cl固体前几乎没现象,加入后,铝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和红色物质,溶液温度上升至沸腾,铝反应完全
 
①实验Ⅵ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实验Ⅰ与实验Ⅲ、Ⅳ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中,实验Ⅱ与实验Ⅴ、Ⅵ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NH 3的制备、性质等实验。 
 
(1)装置A中的烧瓶内的X固体宜选用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消石灰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烧瓶中制取NH 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制取干燥的氨气,可将装置A与下列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连接。 
 
(3)装置B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实验时先通过三颈瓶瓶口1通入氨气,然后关闭b活塞,再通过瓶口2通入氯气。 
①实验中三颈瓶内出现白烟并在内壁凝结成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后,观察到三颈瓶内还有黄绿色气体,简述如何处理才能不污染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