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亚氯酸钠(NaClO2)和 ClO2都是重要的漂白剂。通常情况下,NaClO2也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ClO2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黄色气体,常用于水的净化和纸浆、纺织品的漂白。
Ⅰ.NaClO2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2;高于 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写出“反应”步骤中的还原产物:__________。
(2)“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Ca2+和 Mg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
(3)“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写出此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结晶、干燥”获得 NaClO2产品的操作步骤为: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④38℃~60℃干燥,得到产品。
Ⅱ.检测自来水中残留ClO2方法如下:已知:①ClO2存在于pH为4~6的溶液中,ClO2—存在于中性溶液中;②2Na2S2O3+I2=Na2S4O6+2NaI。
(5)取 0.5L 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写出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6)向(5)所得溶液中滴加 5.00×10—5mol·L-1的Na2S2O3溶液至恰好反应,消耗Na2S2O3溶液 20.00mL,该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_______mg·L-1。
(7)滴定完成后,向(6)所得溶液中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下图所示:

在步骤(3)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
Ⅰ.NaClO2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2;高于 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写出“反应”步骤中的还原产物:__________。
(2)“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Ca2+和 Mg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
(3)“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写出此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结晶、干燥”获得 NaClO2产品的操作步骤为: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④38℃~60℃干燥,得到产品。
Ⅱ.检测自来水中残留ClO2方法如下:已知:①ClO2存在于pH为4~6的溶液中,ClO2—存在于中性溶液中;②2Na2S2O3+I2=Na2S4O6+2NaI。
(5)取 0.5L 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写出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6)向(5)所得溶液中滴加 5.00×10—5mol·L-1的Na2S2O3溶液至恰好反应,消耗Na2S2O3溶液 20.00mL,该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_______mg·L-1。
(7)滴定完成后,向(6)所得溶液中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下图所示:

在步骤(3)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2.
《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为铜”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B.“外化”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C.“内不化”是因为内部的铁活泼性较差 | D.反应中溶液由蓝色转化为黄色 |
3.
MnO2和 Zn 是制造普通干电池的重要原料,现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和闪锌矿(主要成分为 ZnS)制备MnO2和Zn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溶时,ZnS作还原剂 | B.原料硫酸可以循环使用 |
C.操作 1 是萃取 | D.不可用盐酸代替硫酸进行酸溶 |
4.
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 Cu 和Cu2+,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 CuC12•2H2O 制备 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途径 1 中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循环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除去 |
B.途径 2 中 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
C.X 气体可以是N2,目的是做保护气,抑制 CuCl2•2H2O 加热过程可能的水解 |
D.CuCl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4H++SO42—=2Cu2++2Cl—+SO2↑+2H2O |
5.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淡黄色)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产物检验产生影响 |
B.若将④中的无水 CaC1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 |
C.若检验有 CO 生成,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 溶液、CuO |
D.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 |
6.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
B.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不一定被氧化 |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一定能产生淡黄色沉淀 |
7.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配制 0.10 mol·L-1NaOH溶液 | B.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 C.除去CO中的CO2 |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
A. A B. B C. C D. D
8.
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吸收 CO2产生 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
B.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吸收新装修房屋内的有害气体 |
C.碘酸钾具有较强氧化性,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可抗人体老化 |
D.研发使用高效电力能源汽车,减少雾霾污染以降低呼吸系统发病率 |
3.实验题- (共1题)
9.
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ClO—、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
Ⅰ.打开活塞c,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立即关闭活塞 c。
Ⅱ.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Ⅲ.打开活塞b,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后,关闭活塞b,装置A中产生气体,装置B中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黄色变浅绿色。
Ⅳ.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 B 中的上层清液。
Ⅴ.打开旋塞a,通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开始一段时间,装置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段时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步骤Ⅳ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Fe2+。请补充完整该步骤合理的操作及实验现象:_______。
(5)步骤Ⅴ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
(6)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
Ⅰ.打开活塞c,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立即关闭活塞 c。
Ⅱ.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Ⅲ.打开活塞b,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后,关闭活塞b,装置A中产生气体,装置B中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黄色变浅绿色。
Ⅳ.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 B 中的上层清液。
Ⅴ.打开旋塞a,通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开始一段时间,装置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段时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步骤Ⅳ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Fe2+。请补充完整该步骤合理的操作及实验现象:_______。
(5)步骤Ⅴ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
(6)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