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方法比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②C(石墨)=C(金刚石)容易得多。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 g金刚石需要消耗46 g金属钠 |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
2.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 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 |
C.NH4Cl的电子式:![]() |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 |
4.
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 |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
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D.用浓NaOH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中有无NH4+ |
5.
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用明矾、硫酸铁等物质来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
B.硅单质可作为制造宇宙飞船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 |
C.硫酸铜溶液可用来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鲜 |
D.提倡使用共享单车,目的是为了降低碳排放 |
2.实验题- (共3题)
8.
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NaOH溶液480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_______________;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__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
(4)配制好的NaOH溶液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_______________;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__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
A.溶解固体溶质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
B.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
9.
某化学小组欲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金属与浓硫酸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图装置研究铜与浓硫酸反应,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B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铁,在常温下进行,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实验的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的漏斗边沿有气体冒出,该气体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装置连接顺序: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上图装置研究铜与浓硫酸反应,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B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铁,在常温下进行,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实验的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的漏斗边沿有气体冒出,该气体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装置连接顺序: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2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
2MgO+2SO2↑+CO2↑ MgSO4+C
MgO+SO2↑+CO↑ MgSO4+3C
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通过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C中溶液用于吸收CO2,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2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通过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C中溶液用于吸收CO2,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