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Q+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ZX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ZW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
(3)Y、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将Q单质的粉末加入到ZX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W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和Na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该离子化合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Na+的配位数为________,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__________。


(1)步骤①获得Br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2molHBr,则转移电子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
(3)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SO2、Cl2、Br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
A.氧化性 | B.还原性 | C.挥发性 | D.腐蚀性 |
2.单选题- (共8题)
A.CH3CH2CH(CH3)CH3的名称为3一甲基丁烷 |
B.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互为同素异形体 |
C.![]() ![]() |
D.CH3CH2OH和CH2OHCHOHCH2O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
B.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 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
A.2AlCl3(熔融)![]() | B.Fe2O3+3CO![]() |
C.Fe+CuSO4===FeSO4+Cu | D.2KCl(熔融)![]()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
A.CH4+Cl2![]() | B.CH2=CH2+3O2![]() |
C.Fe2O3+6HCl=2FeCl3+3H2O | D.Na2CO3+H2O+CO2=2NaHCO3 |
3.选择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恩格斯
材料五: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4.多选题- (共1题)
5.实验题- (共1题)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預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3,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mL

(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①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官能团


②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