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2.
去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元素 115 号(Mc)的中文名称为镆。关于 288Mc 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是 173 | B.电子数是 288 | C.质量数是 115 | D.质子数是 288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雾天气常造成机场封闭、航班延误,气象中的雾属于胶体 |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C.同位素的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在医疗上常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治疗肿瘤 |
D.常借助一些仪器分析物质的组成,原子吸收光谱仪用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
5.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C.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液体中以控制液体的温度 |
D.分液漏斗中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后,再另取一洁净烧杯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 |
6.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水和乙醇 | 分液 |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B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单质 | 乙醇萃取 | 碘单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C | 除去CO2中HCl气体 | 通入足量Na2CO3溶液中洗气 | HCl会与Na2CO3溶液反应且产生更多CO2 |
D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少量NaCl | 加水溶解配成热的浓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 KNO3和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 |
A.A | B.B | C.C | D.D |
7.
下图所示为海水综合利用部分流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进行①的操作需用到坩埚、玻璃棒、酒精灯 |
B.②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C.③、④反应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D.④反应中Cl2可以由I2代替 |
8.
下列有关工业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NaCl溶液可得到金属钠 |
B.工业上利用Cl2与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备漂白粉 |
C.由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很低,工业上是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 |
D.工业上制备盐酸是利用Cl2 与H2 光照化合后再溶于水而制得 |
2.填空题- (共1题)
9.
用化学用语表示:
(1)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B微粒的符号_________;
②若A微粒的中子数为10,写出A微粒的符号________;
③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小块钠投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制备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B微粒的符号_________;
②若A微粒的中子数为10,写出A微粒的符号________;
③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小块钠投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制备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 (共2题)
10.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某学生兴趣小组需要用80 mL0.5 mol/L稀盐酸。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2)配制时应除选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 A是______;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
A.用约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A,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A中
D.将A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A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4)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使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未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容量瓶洗净后底部有蒸馏水而未作干燥处理;
D.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E.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1)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2)配制时应除选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 A是______;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
A.用约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A,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A中
D.将A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A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4)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使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未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容量瓶洗净后底部有蒸馏水而未作干燥处理;
D.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E.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11.
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气体发生装置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采用以下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来探究氯、溴、碘的相关性质。请回答:

①装置 C是为了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下列试剂的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当向 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后,打开 D 装置中活塞,将 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 E中,振荡,观察到下层呈紫红色,由此得出结论:Br2置换出了 I2,但有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用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气体发生装置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采用以下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来探究氯、溴、碘的相关性质。请回答:

①装置 C是为了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下列试剂的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当向 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后,打开 D 装置中活塞,将 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 E中,振荡,观察到下层呈紫红色,由此得出结论:Br2置换出了 I2,但有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用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