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实验需要配制KMnO4溶液,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 |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蒸馏水 |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 |
2.
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
A.①⑤②⑥④③ | B.①⑤②④⑥③ |
C.①②④⑥⑤③ | D.①②⑤⑥④③ |
3.
欲配制100 mL 1.0 mol·L-1硫酸钠溶液,不正确的方法是
A.将14.2 g 硫酸钠溶于100 mL水中 |
B.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 mL |
C.将20 mL 5.0 mol·L-1硫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
D.将14.2 g 硫酸钠溶于水中得到100 mL溶液 |
4.
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
B.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
D.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
6.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32-、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中,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④②③②① | B.④②①②③ | C.①②③②④ | D.①②④②③ |
7.
下列有关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
B.合金的硬度一般小于成分金属的硬度 |
C.废旧电池中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8.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6米)的可入肺的有害颗粒。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 |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
D.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
9.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一般用铜而不用银作导线,主要是由于考虑价格的因素 |
B.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腐蚀,是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
C.用盐酸可区分假黄金,是由于金不能与盐酸反应,而锌能与盐酸反应 |
D.用硫酸铜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
10.
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主要用来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 |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常用于制造发热体 |
2.实验题- (共5题)
11.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
(4)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A中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
(4)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2.
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上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
(2)图Ⅲ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


(1)根据上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
(2)图Ⅲ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
13.
为证实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和2滴酚酞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1 mol·L-1的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试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现象及分析:①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
②灯泡亮度变化: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③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实验现象及分析:①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
②灯泡亮度变化: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③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4.
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A、图B,请指出图B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A、图B,请指出图B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