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B.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橙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Br2 |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D.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说明H2SiO3的酸性强于H2CO3 |
2.
据报道,某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使用了液态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恰当的是
A.铝钠合金的熔点低于铝的熔点 |
B.若将铝钠合金投入一定量水中可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合金中n(Al)≤n(Na) |
C.将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分别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H2越多,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
D.将铝钠合金投入足量CuCl2溶液中,肯定有Cu(OH)2沉淀生成,也可能有铜析出 |
3.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 |
B.《黄白第十大》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 |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
D.《梦溪笔谈》中“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
2.实验题- (共1题)
4.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并称量C、D装置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和K2,关闭K3,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卸下装置,再次称量C、D装置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NaCl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和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并称量C、D装置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和K2,关闭K3,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卸下装置,再次称量C、D装置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NaCl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和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