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42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7

1.推断题(共1题)

1.
香豆素类化合物M具有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下图是M和聚合物E的合成路线。

已知:
① 
②  
③ 
(1)A中官能团是_______。
(2)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化合物F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为醇类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D→聚合物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已知,将下列G→K的流程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6题)

2.
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石墨
石墨
0.1 mol·L-1 CuCl2溶液
Cl2
Cu

石墨
石墨
0.1 mol·L-1 NaCl溶液
Cl2
H2

石墨
石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O2
Cu


石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Cu2+
Cu

石墨
石墨
熔融NaCl
Cl2
N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 H+ > Na+
B.对比①③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 OH- > SO42-
C.对比③④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
D.对比①⑤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
3.
家用暖气片大多用低碳钢材料制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美观,也会造成安全隐患。下列防止生锈的方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在暖气片表面镀锡B.在暖气片表面涂漆
C.在暖气片表面涂铝粉D.非供暖期在暖气内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
4.
聚碳酸酯()的透光率良好。它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片、光盘、唱片等。它可用绿色化学原料X()与另一原料Y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甲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的分子结构中有2个酚羟基B.Y的分子式为C15H18O2
C.X的核磁共振氢谱有1个吸收峰D.X、Y生成聚碳酸酯发生的是缩聚反应
5.
114号元素为Fl(中文名“”),它是主族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l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B.Fl是第七周期第IVA族元素
C.Fl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D.Fl的原子半径小于同主族其他元素
6.
H2O2是一种“绿色”试剂,许多物质都会使较高浓度的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实验发现,向H2O2溶液中加入Br2可以加快其分解速率。有人提出反应机理可能有2步,第1步反应为:H2O2 + Br2 ="==" 2H+ + O2↑+ 2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B.在第1步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O2,转移0.4 mol电子
C.机理中第2步反应为:2H+ + H2O2 + 2Br- ="==" 2H2O+ Br2
D.若在加入Br2的H2O2溶液中检出Br-,则说明第1步反应发生了
7.
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人面鱼纹陶盆
 
“马踏飞燕”铜奔马

宇航员的航天服

光导纤维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A.AB.BC.CD.D

3.填空题(共1题)

8.
含氮、磷污水过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1)氮肥、磷肥都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氮、磷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它们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2)氮的化合物在水中被细菌分解,当氧气不充足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细菌利用有机物(又称碳源,如甲醇)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的化合物(含NO3-)连续还原最终生成N2,发生反硝化作用,完成下述反应的方程式:
     + 5CH3OH     ↑ + CO32- + 4HCO3- +     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反应器内添加等量的相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从中取污泥水混合液分置于4个烧杯中,使4个烧杯内的温度不同,将实验数据作图如图。由图像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4)某小组研究浓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①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反应器内添加不等量的甲醇溶液,使4个烧杯碳源浓度依次为183 mg•L-1、236 mg•L-1、279 mg•L-1和313 mg•L-1。该小组预测反硝化速率变化的趋势是增大,预测依据是_______。
②碳源为183 mg•L-1的污水经过2 h的反硝化试验,可使NO3-由15.0 mg•L-1降至8.8 mg•L-1。已知M(NO3-) = 62 g•mol-1,NO3-的转化速率是________mol (L•h)-1

4.实验题(共1题)

9.
某校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FeCl2溶液产物的影响。所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为石墨电极。

(查阅文献)i. Fe2+、Fe3+在溶液中通过与Cl-结合分别形成FeCl42-、FeCl63-,可降低正电荷。
ii. 电解过程中,外界条件(如电解液pH、离子浓度、电压、电极材料等)会影响离子的放电能力。
(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阴极
阳极
 
I
pH=0
1 mol·L-1
FeCl2溶液
电压1.5 V
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
①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
②取阳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II
pH=4.9
1 mol·L-1
FeCl2溶液
电压1.5 V
①未观察到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析出。
②电解结束后,将电极浸泡在盐酸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
②阳极附近出现红褐色浑浊。

取阳极附近浊液于试管中,先用盐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1)结合阴极实验现象的分析
①实验I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用化学用语表示实验II中产生阴极现象的原因:________。
③对比实验I、II的阴极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
(2)结合阳极实验现象的分析
①甲同学认为实验I中Cl-没有放电,得出此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依据此现象分析,阳极反应可能是Fe2+ - e- === Fe3+、________。
②对比实验I、II的阳极现象,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
(实验讨论)
(3)有同学提出,改变条件有可能在阳极看到“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现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对应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