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在不同电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少量NaClO,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 | ① | ② | ③ |
电压 | U1 | U2 | U3 |
现象 | a极产生少量气泡,b极无明显气泡 | a极产生较多气泡,b极产生少量气泡 | a极产生大量气泡,b极逸出大量黄绿色气体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a极均发生了还原反应 |
B.①、②、③中均能发生Cl2+2NaOH=NaCl+NaClO+H2O |
C.电解时OH- 由b极向a极移动 |
D.不宜采用实验③的电压制备NaClO |
2.
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 |
B.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在干燥环境中密封存放 |
C.用CCl4萃取碘,振荡分液漏斗后要打开活塞放气 |
D.电器失火要先切断电源 |
3.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沸点:C2H5OH>CH3CH3 | B.水的电离程度:100℃>25℃ |
C.溶解度:AgI>AgCl | D.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 C>1mol CO |
4.
PET是一种聚酯纤维,拉伸强度高,透光性好,广泛用作手机贴膜,合成如下: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PET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
B.PET与聚乙二酸乙二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
C.PET膜应避免与碱性物质(如NaOH)长期接触 |
D.通过质谱法测定PET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
5.
我国某科研团队以N2为原料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以氮氮单键(N-N)结合的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体。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化学键 | N≡N | N=N | N-N |
键能/(kJ/mol) | 946 | 419 | 159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B.聚合氮转变为N2会释放能量 |
C.高温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 | D.低压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 |
7.
把浓盐酸分别滴入点滴板上的各种溶液中,现象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 | 现象 |
![]() | ①中溶液变蓝 |
②中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 |
③中生成沉淀 | |
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变蓝,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
B.②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2H++SiO32-=H2SiO3 |
C.③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
D.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ClO-+Cl-+2H+=Cl2↑+H2O |
8.
电动汽车(标志为“
”)在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
B.燃油汽车也可以悬挂该标志 |
C.电动汽车使用时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
D.电动汽车充电、放电过程均有电子转移 |
2.填空题- (共1题)
9.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产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增塑剂(DEHCH)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该增塑剂可由有机物D和L制备,其结构简式如下:

(1)有机物D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R表示烃基或氢)
①由C2H4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
③写出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④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增塑剂(DEHC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⑤D→M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⑥有机物L的分子式为C4H2O3,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W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⑦以Y和Q为原料合成DEHCH分为两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反应a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产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增塑剂(DEHCH)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该增塑剂可由有机物D和L制备,其结构简式如下:

(1)有机物D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R表示烃基或氢)
①由C2H4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
③写出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④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增塑剂(DEHC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⑤D→M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⑥有机物L的分子式为C4H2O3,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W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⑦以Y和Q为原料合成DEHCH分为两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反应a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实验题- (共1题)
10.
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取一份于如图所示装置中,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_____(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
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3NO2+H2O=2HNO3+NO

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②C中盛放Cu(NO3)2和_________。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 | 现象 |
![]() | 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取一份于如图所示装置中,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_____(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
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3NO2+H2O=2HNO3+NO

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②C中盛放Cu(NO3)2和_________。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