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406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1

1.单选题(共10题)

1.
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0族B.第四周期ⅠA族
C.第三周期ⅠA族D.第三周期ⅦA族
2.
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
B.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C.可能存在过氧化铯
D.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后面
3.
下列化学事实,不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的是(  )
A.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铁只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B.钠与氯气反应有白烟产生,铁与氯气反应有棕黄色烟产生
C.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反应时,钠比铁要剧烈得多
D.钠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氧化钠,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4.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B.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一定是主族
C.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
D.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5.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横行元素性质基本相同
B.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C.同一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
6.
如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下来的,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丙强
B.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强酸性
C.乙的氢化物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分子间存在氢键
D.戊的原子序数一定是甲的5倍,且原子半径比甲大
7.
实验室收集①一氧化氮、②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用排水法
B.①和②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①用向上排空气法,②用排水法
D.①用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8.
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实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
C.②和③处D.②、③、④处
9.
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四氯化碳和水B.汽油和食用油
C.浓硫酸和浓硝酸D.酒精和水
10.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氢能D.天然气

2.实验题(共3题)

11.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____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如下:2Mg+CO2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Ⅰ.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Ⅱ.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12.
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量足以产生使氧化铜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ag,m(H2O)=bg,则Ar(Cu)=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铜未完全起反应 ②氧化铜不干燥 ③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