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40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3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C的阴离子和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F,E的L层电子数等于K、M层电子数之和。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B常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F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B、C、D、E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A、B、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A、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X结构与干冰相似,属于_________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用电子式表示D与E化合形成D2E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和E分别能与氢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可生成E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工业流程(共1题)

2.
中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海水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I.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
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D.腐蚀性
(3)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请在下面横线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___Br2+___=___+___Br+___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Ⅲ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
Ⅱ.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6)操作A是_____________,试剂a是_____________
(7)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考虑成本和废物循环利用的角度,副产物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7题)

3.
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火箭发射的优良炸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
B.LiH、LiD、LiT都是强还原剂
C.H、D、T是相同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D.H、D、T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4.
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干冰升华B.氯化钠熔化
C.氯化氢溶于水D.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5.
某元素阳离子Rn,核外共有a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g该元素原子核里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
A.B.
C.D.
6.
a、b、c、d是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d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高温下,a单质可与d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B.b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
C.a、b、c 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所在族序数
D.d的氧化物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7.
下列关于碱金属或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砹(At)是第六周期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原性:HAt>HI
D.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 HX+HXO
8.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p、q、r、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r 为液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m的摩尔质量为p的2倍,n是元素Y的单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无色气体,p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q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述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与s均为酸性氧化物B.原子半径:W<Y<X
C.非金属性:W<Y< XD.Z的含氧酸是一种强酸
9.
X、Y和Z是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L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XYZ3B.X2YZ4C.X3YZ3D.X4Y2Z7
10.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6、-2
+2
-2
 
A.Q、T两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nT<HnQ
B.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C.L和M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R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
11.
下列有关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M的最高价比N的最高价高
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③M单质跟H2反应比N单质跟H2反应容易得多
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
⑤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
⑥M单质的熔点高于N单质
⑦M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比N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少
⑧M单质能与N的氢化物反应生成N单质
A.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⑧D.全部
12.
居室装修用的石材放射性的监测常用作为标准,居里夫人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
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
C.RaCO3难溶于水
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13.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C.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D.将家用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提高去污效果
14.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原子:
B.N2电子式为NN
C.Cl的结构示意图:
D.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15.
下列关于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B.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C.位于同一主族相邻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4
D.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第ⅢA族,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13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⑥
17.
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CCl4无现象,滴加氯水后CCl4层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B
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待测液中有钠元素、无钾元素
C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后,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B.BC.CD.D
18.
欲进行下列实验,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制Fe(OH)2
验证浓H2SO4的脱水性、
强氧化性
比较NaHCO3和Na2CO3溶解度




 
A.AB.BC.CD.D
19.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4.填空题(共1题)

20.
Ⅰ.现有下列基本粒子:1H、2H、3H、1H230Th、232Th、24Na、24Mg、O2、O3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粒子分属________种元素,有________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粒子为__________。
(2)质量数相等的粒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写多组)。
(3)碳的同位素12C、13C、14C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可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可得二氧化碳分子的种数为__________;可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二氧化碳分子种数为______。
Ⅱ.现有下列10中物质:①CaCl2②NH4Cl ③K2O2④Ba(OH)2⑤N2⑥HBr ⑦AlCl3⑧MgO⑨HNO3⑩CH4。试用以上编号填空:
(1)只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1.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Cl____S(填“>”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KMnO4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