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398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综合题(共1题)

1.
近年来,利用SRB(硫酸盐还原菌)治理废水中的有机物、SO42-及重金属污染取得了新的进展。
(1)下图表示H2CO3和H2S在水溶液中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曲线。某地下水样pH=8.5,在SRB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CH3COO)将SO42-还原为-2价硫的化合物,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

(2)SRB除去废水中有机物的同时,生成的H2S还能用于构造微生物电池,某pH下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室的pH随反应进行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减小”或“增大”),结合电极反应解释pH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3)SRB可用于处理废水中含重金属锑(Sb)的离子。
①通过两步反应将Sb(OH)6转化为Sb2S3除去,转化过程中有单质生成。完成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步:  Sb(OH)6+  H2S ===1 + 1    ↓+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3H2S +2SbO2+2H+ ===Sb2S3↓ +4H2O
②某小组模拟实验时配制amL含Sb元素b mg·L-1的废水,需称取________gKSb(OH)6(相对分子质量为263)。提示:列出计算式即可。

2.推断题(共1题)

2.
3-四氢呋喃甲醇是合成农药呋虫胺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RCl  NCN RCOOH
② R1COOR2 + R318OH R1CO18OR3 + R2OH
③ R1COOR2 R1CH2OH + R2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3-四氢呋喃甲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分子中有3个甲基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生成G的过程中常伴有副反应发生,请写出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还可以利用与K发生加成反应合成3-四氢呋喃甲醇,写出K和H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流程(共1题)

3.
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贵重金属。某化工厂利用氰化法从一种含金矿石中提取金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
① Zn + O2 + H2O = Zn(OH)2
② Zn2+(aq)  Zn(CN)2(s)  Zn(CN)42-(aq)
(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有:
① 2Au(s) + 4CN-(aq) + 2H2O(l) + O2(g) = 2Au(CN)2-(aq) + 2OH-(aq) + H2O2(aq)  ∆H = -197.61 kJ·mol-1
② 2Au(s) + 4CN-(aq)+ H2O2(aq) = 2Au(CN)2-(aq) + 2OH-(aq)   ∆H = -386.93 kJ·mol-1
则2Au(s)+ 4CN-(aq)+ H2O(l) + 1/2O2(g) = 2Au(CN)2-(aq) + 2OH-(aq)的∆H =_______。
(2)下图是步骤2中金的溶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80℃以后溶解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步骤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5置换的总反应是:
2Au(CN)2- + 3Zn + 4CN- + 2H2O = 2Au + 2Zn(CN)42- + ZnO22- + 2H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步骤5进行时要先脱氧,否则会增加锌的用量
B 若溶液中c(CN-)过小,会生成Zn(CN)2,减缓置换速率
C 实际生产中加入适量Pb(NO3)2的目的是形成原电池加快置换速率
(5)脱金贫液(主要含有CN-)会破坏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可通过化学方法转化为无毒废水净化排放。碱性条件下,用Cl2将贫液中的CN-氧化成无毒的CO2和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5题)

4.
某实验小组在常温下进行电解饱和Ca(OH)2溶液的实验,实验装置与现象见下表。
序号
I
II
装置


现象
两极均产生大量气泡,b极比a极多;a极溶液逐渐产生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两极均产生大量气泡,d极比c极多;c极表面产生少量黑色固体;c极溶液未见白色浑浊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与推论,正确的是(    )
A.a极溶液产生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消耗水,析出Ca(OH)2固体
B.b极产生气泡:4OH-4e=== O2↑ +2H2O
C.c极表面变黑:Cu -2e+2OH=== CuO +H2O
D.d极电极反应的发生,抑制了水的电离
5.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过量氨水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 +2NH3·H2O === (NH4)2SO3+H2O
B.呼吸面具中用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2Na2O2+2CO2 ===2Na2CO3+O2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产生气体:2NaCl+2H2O2NaOH+H2↑+Cl2
D.用浓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8H+ +2NO3- +3Cu === 3Cu2+ +2NO↑ + 4H2O
6.
合成某种胃药的核心反应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I只能发生取代、加成两种反应
B.生成III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反应物II中的两个N-H键的活性不同
D.生成物III的分子式C22H23O2N4Cl
7.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该溶液中有Fe2+,无Fe3+
C
向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浓的维生素C溶液
黄色褪为几乎无色
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D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A.AB.BC.CD.D
8.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流程图如下:

依据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海带中含有可溶性的含碘化合物
B.步骤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5I- + IO3- +6H+ ===3I2 +3H2O
C.若步骤④中用CCl4做萃取剂,步骤⑥应取上层溶液得到后续的混合物C
D.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实现了碘元素的富集、分离与提纯

5.实验题(共1题)

9.
某小组同学对FeCl3与KI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Ⅰ
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
溶液变为棕黄色
实验Ⅱ
取2 mL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1)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20 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Ⅰ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Ⅱ溶液红色变浅。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_,20 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FeCl3与KI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I- + I2I3-,I3-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 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
(6)丙同学针对20 min后的实验现象继续提出假设:FeCl3与KI的反应、I-与I2的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20 min之前并未达到平衡。为验证该假设,丙同学用4支试管进行实验,得到了颜色由浅到深的四个红色溶液体系,具体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