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B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A分别与 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三种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乙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B+乙 → 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D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
① 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
② 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写出C+丙 → 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B+乙 → 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D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
① 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
② 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写出C+丙 → 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这九种元素中,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2)④、⑤、⑧三种元素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②、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⑧和⑨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⑥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④、⑤、⑨四种元素中,某些元素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6)元素⑤与元素④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Y,Y在常温下为固态,焰色反应为黄色,Y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7)能说明⑧的非金属性比⑨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族 周期 | I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1 | ① | | | | | | | |
2 | | | | ② | ③ | ④ | | |
3 | ⑤ | | ⑥ | ⑦ | | ⑧ | ⑨ | |
(1)这九种元素中,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2)④、⑤、⑧三种元素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②、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⑧和⑨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⑥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④、⑤、⑨四种元素中,某些元素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6)元素⑤与元素④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Y,Y在常温下为固态,焰色反应为黄色,Y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7)能说明⑧的非金属性比⑨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2.单选题- (共13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健
②两个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形成阴离子
⑤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
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健
②两个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形成阴离子
⑤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
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A.1 | B.2 | C.3 | D.4 |
4.
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X > W | B.W的氢化物沸点大于Y的氢化物沸点 |
C.Z的氧化物中含离子键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Z > X |
5.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89 | 0.102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 D.R与T2可以直接化合生成RT3 |
6.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 |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8.
13C - NMR (核磁共振)、15N- 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 | B.13C与12C是同一种核素 |
C.15N2 与14N2互为同位素 | D.13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
9.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 |
B.过渡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D.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
10.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
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 |
11.
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
D.溴单质与水反应比氯单质与水反应更剧烈 |
14.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
C.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
15.
下面有关诗词或古文中对化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态存在,不需要冶炼还原 |
B.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熔点高且不易分解 |
D.“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该句诗中未涉及化学变化 |
3.实验题- (共2题)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

请回答: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
(4)装置F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Br2 的氧化性强于I2 。

请回答: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
选项 | Ⅰ | Ⅱ | Ⅲ |
A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B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硅胶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C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浓硫酸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D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4)装置F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Br2 的氧化性强于I2 。
17.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某化学小组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探究此反应产物。

(1)甲同学根据可能生成的气体产物,设计下列实验:
(2)乙同学称取14.20g硫酸亚铁铵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使其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00g,则所得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硫酸亚铁铵的摩尔质量为284g·mol-1)
(3)实验证明:(NH4)2Fe(SO4)2受热分解除生成上述产物外,还有N2生成,写出硫酸亚铁铵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500℃时的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根据可能生成的气体产物,设计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①按______________的顺序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 | ②___________ | 气体产物中既有H2O ,也有NH3 |
③按A、C、D、E的顺序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C中无明显现象,D中生成白色沉淀 | ④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2)乙同学称取14.20g硫酸亚铁铵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使其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00g,则所得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硫酸亚铁铵的摩尔质量为284g·mol-1)
(3)实验证明:(NH4)2Fe(SO4)2受热分解除生成上述产物外,还有N2生成,写出硫酸亚铁铵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500℃时的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