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流程- (共1题)
1.
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CO3,还含有少量Fe、Al、Ca、Mg等元素。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②常温下,CaF2、MgF2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1.46×10-10、 7.42×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 “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气体X为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它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2)焙烧时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焙烧时适应温度为_______________。

(3)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用MnO2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将Al3+、Fe3+变成沉淀除去,溶液的pH的范围为____然后加入NH4F将Ca2+、Mg2+转化为CaF2、MgF2沉淀除去,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________(所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碳化结晶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制得的高纯度碳酸锰溶于过量稀硫酸后用惰性电极电解,在某极得到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MnO2,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6)在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已知:①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 Al3+ | Fe3+ | Fe2+ | Ca2+ | Mn2+ | Mg2+ |
开始沉淀的pH | 3.8 | 1.5 | 6.3 | 10.6 | 8.8 | 9.6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2.8 | 8.3 | 12.6 | 10.8 | 11.6 |
②常温下,CaF2、MgF2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1.46×10-10、 7.42×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 “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气体X为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它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2)焙烧时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焙烧时适应温度为_______________。

(3)浸出液“净化除杂”过程如下:首先用MnO2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将Al3+、Fe3+变成沉淀除去,溶液的pH的范围为____然后加入NH4F将Ca2+、Mg2+转化为CaF2、MgF2沉淀除去,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4)碳化结晶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制得的高纯度碳酸锰溶于过量稀硫酸后用惰性电极电解,在某极得到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MnO2,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6)在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推断题- (共1题)
2.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可降解的高聚物PES 树脂以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K。

已知: i.
ii.
ⅲ.
(R1、R2、R3代表烃基)
(1)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 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 B 分子为环状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3) E 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且为顺式结构,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所属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6)已知Q为G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Q的个数为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1 mol Q可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苯环上有三条支链
(7)已知氨基(-NH2)与-OH类似,也能发生反应i。在由J制备K的过程中,常会产生副产物L。L分子式为C16H13NO3,含三个六元环,则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 i.

ii.

ⅲ.

(1)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 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 B 分子为环状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3) E 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且为顺式结构,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所属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6)已知Q为G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Q的个数为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1 mol Q可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苯环上有三条支链
(7)已知氨基(-NH2)与-OH类似,也能发生反应i。在由J制备K的过程中,常会产生副产物L。L分子式为C16H13NO3,含三个六元环,则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可用作还原剂、沉淀剂等。某校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利用C2H2气体制取H2C2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的同学以电石(主要成分CaC2,少量CaS及Ca3P2杂质等)为原料,并用下图1装置制取C2H2。

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快,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装置A中除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②装置B中,NaClO将H2S、PH3 氧化为硫酸及磷酸,本身被还原为NaCl,其中PH3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杂质气体Cl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2)乙组的同学根据文献资料,用Hg(NO3)2作催化剂,浓硝酸氧化C2H2制取H2C2O4·2H2O。制备装置如上图2所示:
①装置D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生成H2C2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装置D中得到产品,还需经过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及干燥。
(3)丙组设计了测定乙组产品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m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然后用c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溶液V 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过程中发现褪色速率开始很慢后逐渐加快,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产品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列出含 m、c、V 的表达式)。
(1)甲组的同学以电石(主要成分CaC2,少量CaS及Ca3P2杂质等)为原料,并用下图1装置制取C2H2。

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快,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装置A中除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②装置B中,NaClO将H2S、PH3 氧化为硫酸及磷酸,本身被还原为NaCl,其中PH3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杂质气体Cl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2)乙组的同学根据文献资料,用Hg(NO3)2作催化剂,浓硝酸氧化C2H2制取H2C2O4·2H2O。制备装置如上图2所示:
①装置D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生成H2C2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装置D中得到产品,还需经过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及干燥。
(3)丙组设计了测定乙组产品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取m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然后用c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溶液V 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过程中发现褪色速率开始很慢后逐渐加快,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产品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列出含 m、c、V 的表达式)。
4.单选题- (共5题)
4.
高锰酸钾可以通过电解法进行制备,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的电极反应式:MnO42-– e-= MnO4- |
B.该装置的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
C.当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阴极室电解质溶液增加2a mol离子 |
D.若电解流出液中KMnO4、K2MnO4和KOH物质的量之比为a∶b∶c,则流进电解池的电解液中K2MnO4和K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b)∶( c + a ) |
5.
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 |
B.X的一氯取代物有6种 |
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在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 |
6.
已知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元素与Y同主族,且是该主族中原子序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其最高氧化态可与A形成D3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应酸的酸性:A2X5<A2X3 | B.简单离子半径:A>Y>X>D |
C.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D.非金属性:X>Y |
7.
由下列实验操作得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
B | 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 生成两种沉淀 | Fe3+的氧化性强于S |
C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 原溶液中含有I— |
D | 向AgCl固体滴加饱和Na2CrO4溶液 |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 Ksp:Ag2CrO4<AgCl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工业流程:(1道)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