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37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4

1.推断题(共1题)

1.
已知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由石蜡油获得B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决定化合物A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到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A到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备H有以下两种方案:Ⅰ 乙烷与氯气反应; Ⅱ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流程(共1题)

2.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Ⅰ.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海水中溴以溴化钠为主的过程如下:

(1)工业上是利用步骤①所得的NaCl固体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③用水溶液吸收,可制得两种强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Ⅱ.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燃烧的灰烬中碘元素以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4)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_____③_____④______
(5)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D.汽油、酒精

3.单选题(共22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C. 互称为同位素D.正丁烷与异丁烷互称为同系物
4.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D.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5.
下列物质进行一氯取代反应,产物只有两种的是
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
6.
化学式为C5H12O且能与钠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A.6种B.7种C.8种D.9种
7.
下列反应I和反应II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选项.
反应I
反应Ⅱ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B
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C
由油脂得到甘油
乙烯制备聚乙烯
D
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乙醇和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乙酯
 
A.AB.BC.CD.D
8.
下列关于甲烷、乙烯、苯三种烃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烷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在空气中分别完全燃烧等质量的这三种烃,苯消耗的氧气最多
C.除甲烷外,其余两种分子内所有原子都共平面
D.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9.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的密度比水小
B.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C.反应中1mol苯最多与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D.反应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较多的黑烟
10.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制溴苯
B.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
C.从a处移到b处,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D.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11.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制氯乙烷:CH2=CH2 + HCl  
B.制甲基丙烯酸甲酯:
C.制
D.制
12.
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
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
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13.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 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
B.Ⅳ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GeH4 > SiH4 > CH4,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也是AsH3 > PH3 > NH3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AgC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14.
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① 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②受热H2S能分解,HCl 则不能
③ 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 ④ 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15.
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Y与T同主族。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Y<Z
B.氢化物的沸点:Y<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R
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16.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X>Y>Z
B.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R>W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7.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NaOHB.Cl2、Na2S、SO2
C.HBr、CO2、SiO2D.NH4Cl、H2O2、H2O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NH3、BF3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第ⅠA族元素和第ⅦA 族元素的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19.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即有7个周期、18个族
B.俄罗斯专家首次合成了178116X原子,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VIA族
C.只有第I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D.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20.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Y>X>Z>WB.离子半径:X+>Y2+>Z->W2-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D.还原性:X>Y   W2->Z-
21.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D.将试剂X和Y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22.
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A.2Ag2B.
C.熔融D.
23.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氯气通入苦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可以通过物理方法从海水中得到粗盐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提镁
D.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将其还原吸收,以富集溴
2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C.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D.由煤的干馏可知煤中含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

4.填空题(共1题)

2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主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ⅧA


 
 
 
 
 
 
 

 
 
 

 


 


 



 

 
 
(1)在元素,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2)用电子式表示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元素①和③所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元素所能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化学式表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化学式表示
(5)写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6.
乙酸乙酯是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去、有关数据和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乙醇
46

80
以任意比互溶
乙酸
60

118
易溶
乙酸乙酯
88

77
难溶
 

实验步骤:
向仪器b中加入9.5 mL乙醇(过量)和6 mL乙酸,再缓慢加入2.5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沸石,然后装上冷凝管如图甲所示
小火加热仪器b,缓慢回流0.5 h,待瓶内反应物冷却后,将回流装置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出乙酸乙酯。
向馏出液中缓慢加入5mL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直至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将有机层依次用5mL饱和食盐水和5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后,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无水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固体,然后将有机层进行蒸馏纯化,收集时的馏分,得到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请用氧同位素示踪法写出CH3CO18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仪器b的规格为_______填字母。 
A.25 mLB.50mLC.250 mLD.500mL
(3)步骤中,将馏出液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振荡后静置,水层在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
(4)在步骤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酯层厚度的标定: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再蒸出产物,为了更好地测定有机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滴_________试液,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