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A、B、C、D、E、F 六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 36。其中 C、E、F 是金属元素;A 和 E 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1。B 和 D 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 p 能级电子数是 s 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 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 D 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F 元素基态原子的 M 层全充满,N 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E 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
(2)元素 B 与 D 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____,C 与 E 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用电子排布图表示 D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___________
(4)F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
(5)均为 A、B、D、E 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相互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C、D、E 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
(2)元素 B 与 D 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____,C 与 E 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用电子排布图表示 D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___________
(4)F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
(5)均为 A、B、D、E 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相互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
下列关系图中,X 是一种正盐,E 是强酸,当 Y 无论是强酸或强碱都有如下反应关系:友情提示:当 Y 无论是强酸或强碱,X、A、B、C、D、E 均为同种元素对应的不同的化合物或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X 是_____
(2)当 Y 是稀盐酸溶液时,B 为黄色固体单质
①由 C 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质量的 Zn 与 100mL 12.0mol/L 的 E 的浓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剩余的过量的锌发现质量减少了 65.0g。则产生的 SO2 和 H2 的体积分别为(标况下)________
(3)当 Y 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 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态单质
①C、D 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_____
②1.92g 铜投入一定的 E 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 672mL 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 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 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③铜和铁的混合物 4.8g,溶解在过量的某浓度的 E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2 .24LNO 气体。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X 是_____
(2)当 Y 是稀盐酸溶液时,B 为黄色固体单质
①由 C 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质量的 Zn 与 100mL 12.0mol/L 的 E 的浓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剩余的过量的锌发现质量减少了 65.0g。则产生的 SO2 和 H2 的体积分别为(标况下)________
(3)当 Y 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 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态单质
①C、D 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_____
A.引起酸雨 | B.引起温室效应 |
C.形成光化学烟雾 | D.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
③铜和铁的混合物 4.8g,溶解在过量的某浓度的 E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2 .24LNO 气体。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
2.单选题- (共8题)
3.
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的电子象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
B.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
C.s 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
D.p 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p 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 |
4.
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违背客观事实。下列各种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已知 Fe 与 S 能直接化合生成 FeS,推测 Cu 与 S 可直接化合生成 CuS
②已知 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推测 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O2
③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Na2O2,推测金属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Li2O2
④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 HF>H2O>NH3;推测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 HCl>H2S>PH3
①已知 Fe 与 S 能直接化合生成 FeS,推测 Cu 与 S 可直接化合生成 CuS
②已知 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推测 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O2
③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Na2O2,推测金属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Li2O2
④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 HF>H2O>NH3;推测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 HCl>H2S>PH3
A.④ | B.① | C.②③ | D.③④ |
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第 15 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3,为p 区元素 |
B.基态原子的 p 能级上有 4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 VIA 族元素 |
C.第二周期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处于 B、N 之间的元素有 3 种 |
D.前四周期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4 种 |
6.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 |
A | 浓氨水 | NaOH | 酚酞 | NaOH 的碱性比 NH3·H2O 的强 | |
B | 浓硫酸 | 蔗糖 | 溴水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 |
C | 浓硫酸 | Cu | Na2S | SO2具有氧化性 | |
D | 浓硝酸 | Na2CO3 | Na2SiO3 | 非金属性:N>C>Si |
A.A | B.B | C.C | D.D |
7.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p、q、r、s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 r 为液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m 的摩尔质量为 p 的 2 倍,n 是元素 Y 的单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无色气体,p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q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X>Y>Z>W |
B.第一电离能:W<X<Y<Z |
C.p 与 s、m 与 q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
D.q 与 s 均为酸性氧化物,m 的水溶液显酸性 |
8.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Na2O2和 H2O2的电子式:![]() ![]() |
B.此图错误,违背了泡利原理![]() |
C.用电子式表示 MgCl2 的形成过程:![]() |
D.硅原子核外有 14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但只有 5 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
9.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 ![]() | ![]() |
① | ② | ③ |
A.实验①表明浓硝酸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
B.实验②不能表明红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
C.实验③的气体产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
D.实验③说明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
1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雷雨发庄稼” 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
B.点燃爆竹后,硫充分燃烧生成 SO3 |
C.硫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 |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 |
3.实验题- (共2题)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 NH3 的制备、性质等实验。

(1)装置 A 中的烧瓶内的 X 固体可选________
A.硫酸铜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2)若将氯气和氨气在集气瓶中混合,会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工业上也常用来检验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 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

(4)有四个干燥的烧瓶,在常温常压下,向①瓶中装入干燥、纯净的氨气,②瓶中装入干燥的含一半空气的氨气,③瓶中装入干燥、纯净的二氧化氮,④瓶中装入干燥的体积比V(NO2):V(O2)=4∶1 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四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假设溶质不扩散) ___________
A.2∶1∶2∶2 B.5∶5∶5∶4
C.1∶1∶1∶1 D.4∶4∶4∶5
(5)可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 A 与装置 B 相连,打开 a,关闭 b,开始实验,使三颈瓶内充满 NH3。将吸有 2 mL H2O 的胶头滴管塞进颈口 1,通过颈口 2 将数据采集器的探头插入三颈瓶中。打开 b,关闭 a,挤压胶头滴管,进行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下图。该图中_______ 点时喷泉最剧烈。

(1)装置 A 中的烧瓶内的 X 固体可选________
A.硫酸铜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2)若将氯气和氨气在集气瓶中混合,会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工业上也常用来检验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 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

(4)有四个干燥的烧瓶,在常温常压下,向①瓶中装入干燥、纯净的氨气,②瓶中装入干燥的含一半空气的氨气,③瓶中装入干燥、纯净的二氧化氮,④瓶中装入干燥的体积比V(NO2):V(O2)=4∶1 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四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假设溶质不扩散) ___________
A.2∶1∶2∶2 B.5∶5∶5∶4
C.1∶1∶1∶1 D.4∶4∶4∶5
(5)可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 A 与装置 B 相连,打开 a,关闭 b,开始实验,使三颈瓶内充满 NH3。将吸有 2 mL H2O 的胶头滴管塞进颈口 1,通过颈口 2 将数据采集器的探头插入三颈瓶中。打开 b,关闭 a,挤压胶头滴管,进行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下图。该图中_______ 点时喷泉最剧烈。

12.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
(I)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I)2H2S(aq)+SO2(g)=3S(s)+2H2O(l)
(III)S(s)+Na2SO3(aq)
Na2S2O3(aq)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
(3)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 C 中 Na2S 和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 SO2水溶液可以在 I-催化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 ii 用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i.SO2+4I-+4H+=S↓+2I2+2H2O ii.___________
(5)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 0.214g KIO3 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 KI 固体和 H2SO4溶液,再向其中加入 Na2S2O3与之反应,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 24mL 时恰好完全反应。则 c(Na2S2O3)=________
(已知:IO3-+5I-+6H+=3I2+3H2O 2S2O32-+I2=S4O62-+2I-)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
(I)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I)2H2S(aq)+SO2(g)=3S(s)+2H2O(l)
(III)S(s)+Na2SO3(aq)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
A.蒸馏水 | B.饱和 Na2SO3溶液 |
C.饱和 NaHSO3溶液 | D.饱和 NaHCO3 溶液 |
(4)经研究发现 SO2水溶液可以在 I-催化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 ii 用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i.SO2+4I-+4H+=S↓+2I2+2H2O ii.___________
(5)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 0.214g KIO3 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 KI 固体和 H2SO4溶液,再向其中加入 Na2S2O3与之反应,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 24mL 时恰好完全反应。则 c(Na2S2O3)=________
(已知:IO3-+5I-+6H+=3I2+3H2O 2S2O32-+I2=S4O62-+2I-)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