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Na3AlF6是冰晶石的主要成分,冰晶石常作工业冶炼铝的助熔剂。工业上,用HF、Na2CO3和Al(OH)3制备冰晶石。化学反应原理是,2Al(OH)3+3Na2CO3+12H=2Na3AlF6+3CO2↑+9H2O.属于盐的有Na2CO3和_______。上述反应不能在玻璃容器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明矾[KAl(SO4)2·12H2O]常作净水剂。在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铝合金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等质量的铁、铝、硅组成的同种合金分别与足量盐酸、足量烧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该合金中铁、硅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已知:Si+2NaOH+H2O=Na2SiO3+ 2H2↑)
(4)铝氢化钠(NaAlH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它的制备方法是将氢化钠和氯化铝在乙醚中反应制备铝氢化钠。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在化学上,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用“有效氢”表示,”有效氢”含义是单位质量的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相当于多少克氢气。一般地含氢还原剂的氢被氧化成H2O,“还原能力”用氢失去电子数多少表示。NaAlH4、NaH的“有效氢”之比为________。
(1)Na3AlF6是冰晶石的主要成分,冰晶石常作工业冶炼铝的助熔剂。工业上,用HF、Na2CO3和Al(OH)3制备冰晶石。化学反应原理是,2Al(OH)3+3Na2CO3+12H=2Na3AlF6+3CO2↑+9H2O.属于盐的有Na2CO3和_______。上述反应不能在玻璃容器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明矾[KAl(SO4)2·12H2O]常作净水剂。在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铝合金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等质量的铁、铝、硅组成的同种合金分别与足量盐酸、足量烧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该合金中铁、硅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已知:Si+2NaOH+H2O=Na2SiO3+ 2H2↑)
(4)铝氢化钠(NaAlH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它的制备方法是将氢化钠和氯化铝在乙醚中反应制备铝氢化钠。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在化学上,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用“有效氢”表示,”有效氢”含义是单位质量的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相当于多少克氢气。一般地含氢还原剂的氢被氧化成H2O,“还原能力”用氢失去电子数多少表示。NaAlH4、NaH的“有效氢”之比为________。
2.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在“校园科艺节活动”中使用氢气球表演节目。经过测量,每个氢气球的体积约为1.12L(已折成标准状况)。
已知兴趣小组采用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气。
(1)若实验需要1L 2.5 mol·L-1的NaOH溶液,则要用称取NaOH固体______g。配制溶液过程中所需仪器除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若要制取60个氢气球,至少需要Al的质量为_____g,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3)该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营造气氛,做了惊艳全场的铝热反应(如下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若要除去上述所得“铁块”中含有的氧化铝,可选择____(填试剂名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兴趣小组采用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气。
(1)若实验需要1L 2.5 mol·L-1的NaOH溶液,则要用称取NaOH固体______g。配制溶液过程中所需仪器除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若要制取60个氢气球,至少需要Al的质量为_____g,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3)该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营造气氛,做了惊艳全场的铝热反应(如下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若要除去上述所得“铁块”中含有的氧化铝,可选择____(填试剂名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某无色溶液100mL,其中可能含Fe3+、Al3+、Na+、Mg2+、Cu2+、NH4+、K+、CO32-、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焰色反应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③中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2)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溶液中K+物质的量为0.04 mol,则c(Na+)=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焰色反应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③中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2)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溶液中K+物质的量为0.04 mol,则c(Na+)=________。
3.单选题- (共3题)
4.
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0.1mol•L﹣1 |
B.原溶液可能存在 Cl-和 Na+ |
C.原溶液中 c(CO32-)是 0.01mol•L﹣1 |
D.原溶液一定存在 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 Fe3+ |
5.
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也有科学道理。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电泳 |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 D.胶体的聚沉 |
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 | 化学知识 |
A |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
B |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 强水为氢氟酸 |
C |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 利用焰色反应 |
D | 《诗经•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 糖类均有甜味 |
A.A | B.B | C.C | D.D |
4.实验题- (共1题)
7.
用浓盐酸与氯酸钾固体反应制氯气时,发现所得气体颜色偏深,经分析该气体主要含有Cl2和ClO2两种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分离制得的混合气体,并测定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Ⅰ.查阅资料:
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其熔点为-59.5℃,沸点为11.0℃,能溶于水,不溶于浓硫酸、四氯化碳,有强氧化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为 NaClO3。
Ⅱ.制备与分离:
(1)实验加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2)装置C、E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F中ClO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Ⅲ.测量与计算:
反应结束后,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 2.0g和 14 .2g,将D中的液体溶于水,配成2.5 L溶液,取 25.00 mL该溶液,调节试样的pH﹤2.0 ,加入足量的 KI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加入指示剂X ,用 0.2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 。(己知: 2ClO2+8H++10I-===5I2+2Cl-+4H2O;2Na2S2O3+I2===Na2S4O6 +2NaI )
(4)指示剂X为____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原装置收集到的ClO2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Ⅳ.结论:
(6)浓盐酸与氯酸钾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Ⅰ.查阅资料:
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其熔点为-59.5℃,沸点为11.0℃,能溶于水,不溶于浓硫酸、四氯化碳,有强氧化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为 NaClO3。
Ⅱ.制备与分离:
(1)实验加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2)装置C、E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F中ClO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Ⅲ.测量与计算:
反应结束后,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 2.0g和 14 .2g,将D中的液体溶于水,配成2.5 L溶液,取 25.00 mL该溶液,调节试样的pH﹤2.0 ,加入足量的 KI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加入指示剂X ,用 0.2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5.00 mL 。(己知: 2ClO2+8H++10I-===5I2+2Cl-+4H2O;2Na2S2O3+I2===Na2S4O6 +2NaI )
(4)指示剂X为____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原装置收集到的ClO2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Ⅳ.结论:
(6)浓盐酸与氯酸钾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