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生产粗铜的反应原理如下:

(1)已知在反应①、②中均生成相同的气体分子,该气体具有漂白性。请分别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
(3)反应①和②生成的气体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4)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中加氨水生成蓝色沉淀,再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1)已知在反应①、②中均生成相同的气体分子,该气体具有漂白性。请分别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
(3)反应①和②生成的气体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4)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中加氨水生成蓝色沉淀,再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2.
某兴趣小组以废弃的易拉罐、漂白粉、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制造了一种新型环保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如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Al+3ClO-+2OH-=3Cl-+2AlO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lO-+H2O+2e-=Cl-+2OH- |
B.当有0.1 mol Al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数为1.806×1023个 |
C.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b极附近颜色变红 |
D.b极附近会生成蓝色固体 |
4.
下列4个化学反应中,与其他3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CH3CHO+2Cu(OH)2![]() |
B.CH3CH2OH+CuO![]() |
C.2CH2=CH2+O2![]() |
D.CH3CH2OH+HBr→CH3CH2Br+H2O |
6.
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 |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
D.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
B.酸和醇发生的反应一定是酯化反应 |
C.乙醇易溶于水是因为分子间形成了一种叫氢键的化学键 |
D.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中的氢而生成水和酯 |
8.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醇氧化成一系列产物,反应中KMnO4被还原为Mn2+。用0.5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20.0mL0.25mol·L-1的乙二醇溶液,当用去20.0mL高锰酸钾溶液时,再加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恰好呈紫色,振荡后不褪色。则乙二醇被氧化为
A.HOCH2-CHO | B.OHC-CHO | C.HOOC-CHO | D.CO2 |
9.
下列有关化学键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
B.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
C.已知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则乙炔分子中存在2个σ键(C—H)和3个π键(C≡C) |
D.乙烷分子中只存在σ键,即6个C—H键和1个C—C键都为σ键,不存在π键 |
11.
下面是第二周期部分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
B.电子排在同一能级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
C.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
D.若原子轨道里有2个电子,则其自旋状态相反 |
15.
自然界中的CaF2又称萤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实验一定能说明CaF2是离子晶体的是( )
A.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
B.CaF2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
C.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
D.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
16.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超市、商场等场所限制使用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1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洗涤 |
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 |
C.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其用量可以不加限制 |
D.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2题)
20.
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认真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4)图中出现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5)写出图中6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
(6)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Na~Ar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________<Al<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认真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4)图中出现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5)写出图中6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
(6)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Na~Ar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________<Al<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1.
(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该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一般营养、健康类杂志中提到的“碳水化合物”是指_________,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
(2)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__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_________;
(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则羊毛的编号为_________,棉花的编号为_________,涤纶的编号为_________。
每100g有营养成分 | 糖类 | 油脂 | 蛋白质 | 维生素C | 钙 | 镁 | 钠 | 锌 |
7.6g | 7.8g | 7.4g | 18mg | 201mg | 18.2mg | 30.8mg | 8.1mg |
该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一般营养、健康类杂志中提到的“碳水化合物”是指_________,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
(2)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__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_________;
(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 ① | ② | ③ |
灼烧时的气味 | 特殊气味 | 烧纸气味 | 烧焦羽毛气味 |
则羊毛的编号为_________,棉花的编号为_________,涤纶的编号为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