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1)典型物质的电子式
NH4Cl:__________Na2O2:________CO2:___________-OH:__________
(2)某短周期元素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XO3,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石油的综合利用方法有四种,其中____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_____主要是得到甲烷、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_______是从石油中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4)填写有机除杂试剂
C2H6(C2H4) __________
乙酸乙酯(乙酸或乙醇)_____
乙醇(水)____________
苯(溴)________________
(5)无机方程式书写
①海带提碘的氧化环节,使用稀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海水提溴吸收塔(SO2的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以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主要有:
a.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_____
b.在稀有气体(如氩)氛围和加热条件下,用镁与TiCl4反应可得到钛_____
(6)有机方程式书写
①乙醇去氢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___
③苯的硝化反应____________
NH4Cl:__________Na2O2:________CO2:___________-OH:__________
(2)某短周期元素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XO3,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石油的综合利用方法有四种,其中____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_____主要是得到甲烷、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_______是从石油中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4)填写有机除杂试剂
C2H6(C2H4) __________
乙酸乙酯(乙酸或乙醇)_____
乙醇(水)____________
苯(溴)________________
(5)无机方程式书写
①海带提碘的氧化环节,使用稀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海水提溴吸收塔(SO2的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以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主要有:
a.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_____
b.在稀有气体(如氩)氛围和加热条件下,用镁与TiCl4反应可得到钛_____
(6)有机方程式书写
①乙醇去氢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___
③苯的硝化反应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9题)
2.
某有机物的结构是:关于它的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溶解于NaOH溶液中; ③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
④不能使溴水褪色; ⑤能发生酯化反应; ⑥有酸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仅⑥ D. 全部正确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溶解于NaOH溶液中; ③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
④不能使溴水褪色; ⑤能发生酯化反应; ⑥有酸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仅⑥ D. 全部正确
7.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②③④⑤⑧ | B.④⑤⑦⑧ | C.④⑤⑧ | D.③④⑤⑦⑧ |
8.
乙烯被称为“工业血液”,下列有关乙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是平面型分子 |
B.乙烯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
C.工业上采用乙醇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获得大量的乙烯 |
D.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以催熟果实 |
9.
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和8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烷。该链烃可能是
A. CH3CH=CH2 B. CH2=CHCH=CH2 C. CH3CH=CHCH3 D. CH2=CH2
A. CH3CH=CH2 B. CH2=CHCH=CH2 C. CH3CH=CHCH3 D. CH2=CH2
11.
关于乙醇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位置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与浓硫酸在170℃时,在②③位置断裂,以水分子的形式消去,属于消去反应。 |
B.乙醇与钠反应,在④位置断裂,对比钠与水反应,乙醇比水更难失去氢离子。 |
C.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在③或④位置断裂,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D.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在②④位置断裂,所以只有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催化氧化。 |
13.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 Y | |
| Z | W |
A.元素W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 |
B.元素Y的氢化物水溶液呈酸性 |
C.元素X、Z的各种氯化物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D.元素X与氢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多种 |
14.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 0.1 mol·L-1溶液的pH:NaOH > LiOH
C. 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 0.1 mol·L-1溶液的pH:NaOH > LiOH
C. 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15.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间的递变规律,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SiH4>CH4,所以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PH3>NH3
B. 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HF>H2O,所以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HCl>H2S
C. 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HF>HCl
D. 镁比铝活泼,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所以工业上也用电解熔融氧化镁制镁
A. 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SiH4>CH4,所以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PH3>NH3
B. 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HF>H2O,所以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HCl>H2S
C. 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HF>HCl
D. 镁比铝活泼,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所以工业上也用电解熔融氧化镁制镁
16.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有关X、Y、Z、M、R和Q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Z、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两两相互反应
B. 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C. X、Z、M的单质分别与水反应,Z最剧烈
D. 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
元素代号 | X | Y | Z | M | R | Q | |
原子半径(×10-10m) | 1.86 | 0.99 | 1.43 | 1.60 | 0.75 | 0.74 | |
主要 化合价 | 最高正价 | +1 | +7 | +3 | +2 | +5 | — |
最低负价 | — | -1 | — | — | -3 | -2 |
有关X、Y、Z、M、R和Q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Z、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两两相互反应
B. 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C. X、Z、M的单质分别与水反应,Z最剧烈
D. 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
17.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 >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 >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8.
X、Y均为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X的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A. 原子的电子层数:X>Y
B. 对应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Y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
A. 原子的电子层数:X>Y
B. 对应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Y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
19.
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H与D互称同位素
C.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A.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H与D互称同位素
C.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20.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
C.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从煤中分离出来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22.
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
(1)请写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其中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W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请写出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Z与氢元素形成的10电子微粒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
(6)元素X与元素Y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请举一例实验事实证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写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其中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W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请写出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Z与氢元素形成的10电子微粒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
(6)元素X与元素Y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请举一例实验事实证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23.
下面为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1.(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2.(实验步骤)
(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amLCH3CH218OH(密度为ρg/cm-3)和过量的冰醋酸(CH3COOH),并边振荡边缓缓加入2mL浓H2SO4;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问题讨论)
a.按步骤(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______。
b.在(5)中,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______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c.分离试管②中的混合物可以得到产品及回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在上述实验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①②③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______。
d.已知在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反应的原理是酸失去羟基,醇失去氢原子结合成水。请写出试管①中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
最后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bg,求本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______(用a、b、ρ表示)。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1.(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2.(实验步骤)
(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amLCH3CH218OH(密度为ρg/cm-3)和过量的冰醋酸(CH3COOH),并边振荡边缓缓加入2mL浓H2SO4;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问题讨论)
a.按步骤(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______。
b.在(5)中,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______现象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c.分离试管②中的混合物可以得到产品及回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在上述实验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①②③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______。
d.已知在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反应的原理是酸失去羟基,醇失去氢原子结合成水。请写出试管①中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
最后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bg,求本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______(用a、b、ρ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