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l2、CuSO4、CaCO3、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___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____。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___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____。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___。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___。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___。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___。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飞机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的飞跃。请回答问题:
(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____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____(分馏或干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主要是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5)C919的厨房为乘客提供了以下食物:快餐、雪碧、牛奶、蔬菜面条等。上述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和矿物质。
(6)飞机急救箱中还准备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7)飞机上的座椅套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属于____材料。
(1)利用CO还原赤铁矿石可制得铁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飞机上使用的螺丝钉一般不用铁制的,其原因是因为铁与____反应易生锈。
(3)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
(4)航空煤油是将石油通过____(分馏或干馏)提炼出来的,飞行过程中主要是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5)C919的厨房为乘客提供了以下食物:快餐、雪碧、牛奶、蔬菜面条等。上述食物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蔬菜面条比普通面条多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和矿物质。
(6)飞机急救箱中还准备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7)飞机上的座椅套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尼龙”属于____材料。
4.单选题- (共5题)
4.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
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
5.
2018年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于3月25日举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
B.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
C.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和塑胶等无机材料 |
D.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
7.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 B用“化学”眼光分析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 ①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②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③地里庄稼出现叶色发黄应施用氮肥 |
C化学与健康 | 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③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
A.A | B.B | C.C | D.D |
8.
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
B.流程Ⅰ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
C.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
D.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其溶解度较小 |
5.填空题- (共1题)
9.
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
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____。
(2)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____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____。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
(1)现有H、C、N、O、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
④可作复合肥的硝酸钾____。
(2)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____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____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
A.CaCO3 | B.K2SO4 | C.Al2O3 | D.SiO2 |
6.实验题- (共3题)
10.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快速浸没热水中,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③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如何确定此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燃烧匙位置漏气情况)______。

(实验)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快速浸没热水中,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③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如何确定此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燃烧匙位置漏气情况)______。
11.
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
(3)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M1-6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
(3)集气瓶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M1-6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
12.
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某兴趣小组对金属铝展开了系列研究。
I.研究铝的化学性质
(1)铝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______(填操作)处理。兴趣小组同学将铝处理好后剪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片,用于后续实验。
(2)铝和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的现象为_____。
实验二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三表明,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3)小组同学将实验一中的稀盐酸换成等质量、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相同时间内发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反应较慢。对比上述两组实验产生猜想。猜想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猜想②:____。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
II.测定某铝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资料1)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与氨水反应。
(资料2)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
(4)小组同学称取4.62g某金属铝样品(样品中杂质仅为氧化铝),置于图一烧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液体分成溶液1和溶液2两等份,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如图三),通过沉淀质量测定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①选择正确的一种实验方案,计算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I.研究铝的化学性质
(1)铝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______(填操作)处理。兴趣小组同学将铝处理好后剪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片,用于后续实验。
(2)铝和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一 | 将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 ,试管变烫 | 铝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反应放热 |
二 | 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铝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变烫 |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热 |
三 | 将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 金属活动性:铝 铜 |
实验一的现象为_____。
实验二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三表明,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3)小组同学将实验一中的稀盐酸换成等质量、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相同时间内发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反应较慢。对比上述两组实验产生猜想。猜想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猜想②:____。为验证猜想①是否合理,应在铝和稀硫酸中加入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
A.Na2SO4 | B.Na2CO3 | C.NaCl |
(资料1)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与氨水反应。
(资料2)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
(4)小组同学称取4.62g某金属铝样品(样品中杂质仅为氧化铝),置于图一烧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液体分成溶液1和溶液2两等份,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如图三),通过沉淀质量测定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

①选择正确的一种实验方案,计算样品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②小组同学组合图一和图二装置测氢气体积,烧瓶中反应停止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后发现金属铝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