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I.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a. CH4(g)+H2O(g)⇌CO(g)+3H2(g) ∆H1=+216.4kJ/mol
b. 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 ∆H= _____________。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P1_____P2 (填“>”“=”或“不确定”,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B点_______D点。
③C点
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A、B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氮气的平均速率:υ(A)__________υ(B)。
Ⅱ.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
为2mol时,吸收柱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L。
I.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a. CH4(g)+H2O(g)⇌CO(g)+3H2(g) ∆H1=+216.4kJ/mol
b. 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 ∆H= _____________。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 | B.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
C.![]() | D.![]() |
③C点

Ⅱ.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


2.工业流程- (共1题)
2.
亚氯酸钠(
)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
②纯
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1)钠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将
氧化成
,增强酸性 b.稀释
以防止爆炸
c.将
氧化成
d.加大容器压强,加快反应速率
(3)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中得到
,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5)
被
还原为
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时,被S2-还原的产物ClO2-、Cl-物质的量的比______;写出
时
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铁和铜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由天然磁石制成。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7)中国古代制造的青铜器久置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则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若利用稀盐酸擦拭铜绿,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


②纯

(1)钠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将



c.将


(3)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中得到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5)








Ⅱ.铁和铜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由天然磁石制成。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7)中国古代制造的青铜器久置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则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若利用稀盐酸擦拭铜绿,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有机物W用作调香剂、高分子材料合成的中间体等,制备W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写名称),D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将反应③得到的产物与O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得D,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④、⑤两步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
(5)与A具有含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六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2:2: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参照有机物W的上述合成路线,以M和CH3Cl为原料制备F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写名称),D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将反应③得到的产物与O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得D,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④、⑤两步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
(5)与A具有含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六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2:2: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参照有机物W的上述合成路线,以M和CH3Cl为原料制备F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4.单选题- (共5题)
4.
工业酸性废水中的
可转化为
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体积为
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 | ① | ② | ③ |
电解条件 | 阴、阳极均为石墨 | 阴、阳极均为石墨,滴加![]() | 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滴加![]() |
![]() | 0.922 | 12.7 | 57.3 |
A.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降低pH可以提高![]() |
B.实验②中,![]() ![]() |
C.实验③中,![]() ![]() |
D.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 ![]() ![]() |
5.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 | 溶液呈黄色 | NaHCO3溶液溶液呈碱性 |
B | 向氨水和![]() ![]() | 得到红褐色悬浊液 | Ksp[Fe(OH)3]<Ksp[Mg(OH)2] |
C | 使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再将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 KMnO4溶液褪色 | 石蜡油蒸汽中含有烯烃 |
D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A.A | B.B | C.C | D.D |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 ![]() |
B.向![]() ![]() |
C.向![]() |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
7.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A和D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的核外电子数,B和D同主族,C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A和E组成的化合物AE是常见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B>C |
B.热稳定性:A2D>AE |
C.CA为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 |
D.实验室制备AE时可选用D的最高价含氧酸 |
8.
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焊接金属时常用![]() |
B.嫦娥系列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C.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 |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
5.实验题- (共1题)
9.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铜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的问题和过程如下:
I.探究不同价态铜的稳定性
进行如下实验:
(1)向
中加适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一种红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此可知,在酸性溶液中,
价Cu比+1价Cu更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2)将
粉末加热至
以上完全分解成红色的
粉末,该反应说明:在高温条件下,+1价的Cu比+2价Cu更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II.探究通过不同途径制取硫酸铜
(1)途径A:如下图
①杂铜(含少量有机物)灼烧后的产物除氧化铜还含少量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②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纯度:
某小组同学准确称取4.0g样品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
标准溶液。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则样品中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B:如下图
①烧瓶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烧杯中反应:
)
②下图是上图的改进装置,其中直玻璃管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探究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
。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
反应转化为固体l(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
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________(填“是”或“否”)
(2)将溶液2转化为
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
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Cu(H2O)4]2+(aq,蓝色)+4Cl-(aq)
CuCl42-(aq,黄色)+4H2O(l),该小组同学取氯化铜晶体配制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够证明
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已知:较高浓度的
溶液呈绿色)。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
b.在Y中加入
晶体,溶液变为绿色
c.在Y中加入
固体,溶液变为绿色
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Ⅳ.探究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
取
铜片和12mL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20mL至锥形瓶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你认为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I.探究不同价态铜的稳定性
进行如下实验:
(1)向


(2)将



II.探究通过不同途径制取硫酸铜
(1)途径A:如下图

①杂铜(含少量有机物)灼烧后的产物除氧化铜还含少量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②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纯度:
某小组同学准确称取4.0g样品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用



(2)途径B:如下图

①烧瓶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烧杯中反应:

②下图是上图的改进装置,其中直玻璃管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探究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

(2)将溶液2转化为

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Cu(H2O)4]2+(aq,蓝色)+4Cl-(aq)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
b.在Y中加入

c.在Y中加入

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Ⅳ.探究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
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