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0347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单选题(共15题)

1.
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
A.醇B.羧酸C.糖D.氨基酸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矿内瓦斯、煤气、油田气中都含有甲烷
B.农村沼气池产生的可燃气体是甲烷
C.煤矿坑气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
D.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
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200 m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氢气10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乙烯的体积比是(  )
A.2∶1B.3∶1C.1∶1D.1∶3
4.
在标准状态下,两种气态烷烃混合物的密度是1.16 g·L1,此混合物组成不可能的是(  )
A.甲烷和乙烷B.乙烷和丙烷C.甲烷和丙烷D.甲烷和丁烷
5.
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A.B.C.D.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氯气、白磷、金刚石等都含有非极性键
B.化合物氯化氢、硫酸、甲烷中都含有极性键
C.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过氧化钠中都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7.
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0族B.第四周期ⅠA族
C.第三周期ⅠA族D.第三周期ⅦA族
8.
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列都有非金属元素
B.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9.
下列各微粒中,各个电子层电子数都达到2n2个的是 ( )
A.Ne、ArB.Al3+、S2C.F、Na+D.Ne、Cl
10.
氯化钠溶液含有少量的氯化铁。若要得到纯净的固体氯化钠,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盐酸溶液、②加金属铁粉、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⑤冷却热饱和溶液、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11.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2.
下列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浑浊的石灰水过滤可使其变澄清
B.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可用磁铁进行分离
C.氯化钠混有少量单质碘可用加热法除去
D.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13.
金属钙的冶炼方法是电解法,这一事实说明了(  )
A.金属钙离子易得电子变成金属钙原子B.金属钙是不活泼的金属元素
C.金属钙原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钙离子D.金属钙离子的氧化性很强
14.
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1/3,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可表示为(  )。
A.氧化→吸收→吹出B.氧化→吹出→吸收
C.吹出→氧化→吸收D.吹出→吸收→氧化
15.
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风能是人类通过风车等工具获取的能源,但属于一次能源
B.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C.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作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D.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2.选择题(共2题)

16.2016年11月,有网友微博爆料,某县国土局在大门口“县委第七督导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箱”一侧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所有人在向该箱子投放意见材料时,均被暴露在监控之下。该做法(    )


1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如下图)。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个

3.填空题(共1题)

18.
为了清理路面积雪,人们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 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该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反应时有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加热时生成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4题)

19.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装置中生成CH3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E中有氯化氢产生,不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___(填“正确”或 “不正确”)。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混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D装置中的棉花由白色变为蓝色,则棉花上可能预先滴有________溶液。
(4)E装置中除盐酸外,还含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填字母)。
A.分液法B.蒸馏法C.结晶法
(5)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生成HCl的物质的量共为__________。
20.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1.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填序号)。
A.铁B.铝C.铂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填序号)。

(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①NO的体积为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L。
②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 mol·L1
22.
实验室用密度为1.25g•mL-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40mL 0.1mol•L1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240mL0.1mol•L-1的盐酸
应量取浓盐酸体积/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__________
__________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4)若实验中遇到下列情况,对配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于稀释盐酸的烧杯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①定容时加蒸馏水时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溶液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