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34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单选题(共11题)

1.
海水中食盐储量丰富,工业上常用食盐制取多种产品。下列物质不能通过食盐一步制取的是
A.金属钠B.烧碱C.纯碱D.氯气
2.
铟(49In)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n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B.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碱性:In(OH)3<RbOHD.原子半径:In>Rb
3.
下列过程中,只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冰融化B.硫酸氢钠溶于水
C.食盐熔化D.氯气溶于水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同位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C.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的热稳定性就越强
D.微粒的空间构型:水分子---直线形,氨分子--三角锥形
5.
Mg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MgO和Mg2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熔点:Mg>MgOB.氧元素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C.Mg的还原性强于Si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镁元素被氧化
6.
对于钠的含氧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0.3NA
B.Na2O2、Na2O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Na2O2与H2O反应时,H2O做还原剂
D.氧化钠、过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仅含离子键
7.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W和R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B.元素R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含T的盐溶液可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D.常温下,T的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8.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10时,该微粒为
A.原子B.阳离子C.阴离子D.无法判断
9.
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CCl4振荡
CCl4层无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B
向盐酸中滴入少量NaAlO2溶液
无明显现象
AlO2与H未发生反应
C
向某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
原溶液中无NH4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未变血红色
溶液中不含铁元素
 
A.AB.BC.CD.D
10.
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D.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铁俗称“铁红”,可以和某些油料混合制成防锈油漆
B.食盐可作调味剂,但不能作食品防腐剂
C.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D.玻璃是氧化物,成份可表示为Na2O·CaO·6SiO2

2.填空题(共2题)

12.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
(2)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阴、阳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在e、f、g、h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的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e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0.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13.
某澄清溶液中含有下表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别取它的水溶液两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阳离子
Fe2+、Fe3+、Al3+
阴离子
SO32-、CO32-、SiO32-、I、NO3-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深,但仍澄清;
②继续向①溶液中加入少许四氯化碳,震荡,静置,下层呈现紫红色,上层溶液呈现黄色;
③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碱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色无味B.能被NaOH溶液吸收C.属于大气污染物D.难溶于水
(3)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沉淀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共2题)

14.
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A中铁元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填化学符号)。
(3)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名称)。
15.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
(问题讨论)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最简易的装置需要上述三个仪器,它们的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猜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 。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 m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