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A是最轻的金属,B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比最高正化合价少2,C的简单阴离子C2-与氖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与A同主族,E的M层电子数比L层少2个。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C______,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C、D、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______(写元素符号,后同),C、D、E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_____;
(3)A常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含A的电池通常采用非水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B与氢元素可以形成10电子微粒X和18电子微粒Y,Y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X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Y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5)C的两种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它们互为____________。比较C的氢化物和E的氢化物沸点:C___E(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D与E的二元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与E能形成AB2型化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C______,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C、D、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______(写元素符号,后同),C、D、E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_____;
(3)A常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含A的电池通常采用非水电解质或固体电解质,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B与氢元素可以形成10电子微粒X和18电子微粒Y,Y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X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Y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5)C的两种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它们互为____________。比较C的氢化物和E的氢化物沸点:C___E(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D与E的二元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与E能形成AB2型化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2.
下列事实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①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②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③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④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
①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②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③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④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3.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
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变大 |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
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 |
4.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b>d |
C.简单离子半径:b->c+ |
D.d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短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酸性强 |
B.P的非金属性小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弱 |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
D.非金属性Cl>Br>I,沸点HCl>HBr>HI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 |
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
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
7.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 | 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B | 比较Mg与Al的金属性强弱 | 将镁条与铝片用导线相连,放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C |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
D | 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 | 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 |
A.A | B.B | C.C | D.D |
8.
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 W | X | |
Y | | | | Z |
A.氢化物沸点:W<Z |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 |
D.简单离子的半径:Y<X |
10.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
3.填空题- (共1题)
11.
(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你利用下列反应“Cu + 2Ag+ = 2Ag + 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
①画出合理的原电池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明正负极、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②正极质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下同),负极质量______
(2)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g甲烷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有_______个电子转移。
①画出合理的原电池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明正负极、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②正极质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下同),负极质量______
(2)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g甲烷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有_______个电子转移。
4.实验题- (共1题)
12.
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乙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1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5)某反应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X、Y、Z均为气体).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④由图求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
实验编号 | 温度(℃)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20 | 25 mL 3% H2O2溶液 | 无 |
② | 20 | 25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20 | 25 mL 5% H2O2溶液 | 0.1g MnO2 |
④ | 20 | 25 mL 5% H2O2溶液 | 1~2滴1mol/L FeCl3溶液 |
⑤ | 30 | 25 mL 5% H2O2溶液 | 0.1g MnO2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乙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1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5)某反应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X、Y、Z均为气体).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υ(X)=3υ(Y) |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
C.υ逆(Z)=2υ正(Y) |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