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雾霾天气里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空气中的CO、SO2、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PM2.5颗粒物。
(1)汽车尾气是NO、CO的重要来源。目前大多在汽车排气管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NO、CO排放。在催化剂作用下,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O+2CO=N2+2CO2,
已知:N2(g)+O2(g)=2NO(g) ∆H1=+180.5kJ/mol
C(s)+O2(g)=CO2(g) ∆H2=-393.5kJ/mol
2C(s)+O2(g)=2CO(g) ∆H3=-221.0kJ/mol
上述转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 ∆H=QkJ/mol。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mol∙L-1∙min-1
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达新平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其中一种);
(3)反应N2O4(g)
2NO2(g),在一定条件下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有如下关系:v(N2O4)=k1∙p(N2O4),v(NO2)=k2∙p2(NO2)。其中k1、k2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相应的速率与压强关系.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点中,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点是_____。用体系中各气体的压强代替浓度计算所得平衡常数称为压力平衡常数(Kp),则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_______(用k1、k2表示)。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NO可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如图所示。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1)汽车尾气是NO、CO的重要来源。目前大多在汽车排气管中加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NO、CO排放。在催化剂作用下,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O+2CO=N2+2CO2,
已知:N2(g)+O2(g)=2NO(g) ∆H1=+180.5kJ/mol
C(s)+O2(g)=CO2(g) ∆H2=-393.5kJ/mol
2C(s)+O2(g)=2CO(g) ∆H3=-221.0kJ/mol
上述转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 ∆H=QkJ/mol。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mol∙L-1∙min-1
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达新平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其中一种);
(3)反应N2O4(g)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NO可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如图所示。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2.
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CuSiO3•2H2O,含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SOCl2+H2O
SO2↑+2HCl↑
②Ksp[Fe(OH)3]=4.0×10-38 Ksp[Fe(OH)2]=8.0×10-16 Ksp[Cu(OH)2]=2.2×10-20
(1)“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相关数据和物质性质说明“氧化”步骤在该流程中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步骤的目的是除去Fe3+,试剂X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一种即可);若此时溶液中c(Cu2+)=2.2mol•L-1,则调节后溶液pH不得高于_____________。
(4)“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SOCl2+H2O

②Ksp[Fe(OH)3]=4.0×10-38 Ksp[Fe(OH)2]=8.0×10-16 Ksp[Cu(OH)2]=2.2×10-20
(1)“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相关数据和物质性质说明“氧化”步骤在该流程中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步骤的目的是除去Fe3+,试剂X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一种即可);若此时溶液中c(Cu2+)=2.2mol•L-1,则调节后溶液pH不得高于_____________。
(4)“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重铬酸钾又名红矾钾,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分析试剂。工业上以铬酸钾 (K2CrO4) 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室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 |
B.电解的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pH变大 |
C.阴极每生成lmo1气体,电路中转移2NA个电子 |
D.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为4CrO42-+4H2O=2Cr2O72-+4OH-+2H2↑+O2↑ |
4.
下列有关金属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
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
C.钢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
D.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性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5.
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镁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 B.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 |
C.b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 D.b中发生吸氧腐蚀 |
6.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饱和溶液NaA和饱和溶液NaB的pH | pH:NaA>NaB | 常温下酸性:HA<HB |
B |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 生成黑色沉淀 | Ksp(CuS)<Ksp(ZnS) |
C | 向注射器中吸入NO2,针尖堵封针尖处,将注射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 气体颜色比起始浅 | 加压后,NO2转变为无色的N2O4 |
D |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 阴极上先析出铜 | 金属活动性:Mg>Cu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2.35克 |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
C.用pH试纸测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为11.5 |
D.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该稍过量 |
3.实验题- (共1题)
10.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相对分子质量:176)属于外源性维生素,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每100克鲜榨橙汁中含有大约37.5毫克的维生素C。实验室可用碘量法测定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反应的方程式为C6H8O6+I2=C6H6O6+2HI。某学习小组欲用该方法测定市售某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其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如下。
①标准液的稀释:移取浓度为0.008000mol•L-1的碘标准溶液20.00mL于2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②移取10.00mL饮料样品(设密度为1.0g•cm-3)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2mL指示剂。
③在滴定管中装入稀释后的标准液进行滴定至终点,读取并记录相关数据。
④重复测定3次,数据记录如下表。

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盛装标准溶液应选择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前为何要稀释标准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
(4)计算该饮料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为_________mg/100g。由滴定结果判断该饮料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天然汁。
其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如下。
①标准液的稀释:移取浓度为0.008000mol•L-1的碘标准溶液20.00mL于2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②移取10.00mL饮料样品(设密度为1.0g•cm-3)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2mL指示剂。
③在滴定管中装入稀释后的标准液进行滴定至终点,读取并记录相关数据。
④重复测定3次,数据记录如下表。

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盛装标准溶液应选择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前为何要稀释标准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
A.稀释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B.滴定结束读数时俯视读数 |
C.在锥形瓶中加入样品后放置较长时间才开始滴定 |
D.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