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C的原子序数是D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的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B. C 的离子具有与 Na+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A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 C 的简单阴离子比 D 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A. B 的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B. C 的离子具有与 Na+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A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 C 的简单阴离子比 D 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4.
下列各组递变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H、Be、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
B.P、S、C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
C.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降低 |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
5.
下列有关离子键与共价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
B.单质中一定没有离子键,一定有共价键 |
C.共价键通过原子之间得失电子形成 |
D.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有离子键 |
2.填空题- (共2题)
13.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判断 X、Y、Z,并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它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周期第_____族,用电子式表示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
(4)氮气中氮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属于_____键,由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1mol氨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NA。
(5)硫与Z两种元素相比,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
(6)碳、氮、Y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由最高价碳元素与最低价氮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碳 | 氮 | Y | |
X | | 硫 | Z |
请判断 X、Y、Z,并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它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周期第_____族,用电子式表示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
(4)氮气中氮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属于_____键,由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1mol氨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NA。
(5)硫与Z两种元素相比,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
(6)碳、氮、Y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由最高价碳元素与最低价氮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4.
短周期元素W、X、Y、Z分别属于三个周期,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W、X、Y、Z组成的物质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m是元素Y的单质, 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s的水溶液常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元素符号是_____。常温时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pH____7(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2)X的元素符号是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第____族,它与同主族相邻元素相比,非金性更强的是_______,能说明这一强弱关系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
(3)r的化学式是_______,p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q的形成过程________。
(4)n与p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中2mol n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N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元素符号是_____。常温时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pH____7(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2)X的元素符号是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第____族,它与同主族相邻元素相比,非金性更强的是_______,能说明这一强弱关系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
(3)r的化学式是_______,p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q的形成过程________。
(4)n与p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中2mol n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N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