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以A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物B、C、D、E、F,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已知烃B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 g·L-1,C能发生银镜反应,F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有机物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C→D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请回答: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有机物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C→D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有机物E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 |
B.有机物D、E、F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
C.实验室制备F时,浓硫酸主要起氧化作用 |
D.有机物C能被新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氧化 |
2.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所示:
(1)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族;
(2)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族;
(2)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单选题- (共26题)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Cl2发生取代反应 |
B.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C.水煤气可用来合成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 |
D.苯可通过取得反应制得硝基苯、氯苯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或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
B.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甘油 |
C.氨基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3 |
D.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
C.CH3COOH和CH3COOCH3互为同系物 |
D.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熔点各不相同 |
6.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过程中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 B.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 |
C.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 | D.在苯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溴水层颜色变浅 |
9.
下列关于乙烷、乙烯、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乙烷是饱和烃,乙烯、乙炔是不饱和烃
③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
④它们都能燃烧,乙炔燃烧火焰最明亮,有浓烟
⑤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乙烷是饱和烃,乙烯、乙炔是不饱和烃
③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
④它们都能燃烧,乙炔燃烧火焰最明亮,有浓烟
⑤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和异丁烷均有两种一氯取代物 |
B.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的分子中均含碳碳双键 |
C.乙醇与金属钠能反应,且在相同条件下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更剧烈 |
D.乙醛能被还原成乙醇,但不能被氧化成乙酸 |
11.
有关苯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
C.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 D.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
12.
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苯加入到溴水中,将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待铜丝冷却后伸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以制得乙醛 |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的AgNO3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AgOH完全沉淀,即制得银氨溶液 |
D.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中,加热可得到砖红色沉淀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B.只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之间才能形成多肽 |
C.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可溶解 |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加热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热至沸腾,未出现红色物质,说明淀粉未水解 |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为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D | B.非金属性:C>A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D |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Mg2+和S2-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
B.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 |
C.浓硫酸和H2O混合时放出热量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
D.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间作用力弱 |
18.
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 | | |
| | Y | Z |
| Q | | |
A.原子半径(r):r(Q)>r(Y)>r(Z) |
B.元素X有 -4,+2、+4等多种价态 |
C.Y、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
D.可以推测H3QO4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
19.
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
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
C.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
D.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形成化合物QZ4 |
20.
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B)>r(C)>r(A)
B. 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C.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A、C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ⅥA族
D. A分别与B、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B)>r(C)>r(A)
B. 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C.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A、C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ⅥA族
D. A分别与B、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21.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X<Y<Z |
B.原子半径:X<Y<Z |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 |
23.
将下列晶体熔化:氢氧化钠、四氯化碳、二氧化硅、氧化钙,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是①共价键 ②离子键 ③分子间作用力,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②③ | B.②①③② |
C.②③①② | D.①①②③ |
27.
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夜里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 |
B.将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充分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 |
C.生活、生产中大量应用氢能源,首先要解决由水制备氢气的能耗、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 |
D.垃圾焚烧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
28.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用碱性废水中和处理酸性废水 |
B.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
C.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
D.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
3.填空题- (共1题)
29.
(1)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乙醛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30.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其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我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按我选择的装置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H2SO4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④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⑤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①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其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我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按我选择的装置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H2SO4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④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⑤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①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2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