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三)理科综合化学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323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综合题(共1题)

1.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杀菌、灭菌、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绿色环保的多功能水处理剂。近十几年来,我国对高铁酸钾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已取得可喜成果。比较理想的制备方法是次氯酸盐氧化法:先向K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制备次氯酸钾饱和溶液,再分次加入KOH固体,得到次氯酸钾强碱性饱和溶液,加入三价铁盐,合成高铁酸钾。
(1)向次氯酸钾强碱饱和溶液中加入三价铁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Fe3++3OH-=Fe(OH)3;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钾溶于水能释放大量的原子氧,从而非常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与此同时,自身被还原成新生态的Fe(OH)3,这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无机絮凝剂,能高效地除去水中的微细悬浮物。将适量K2Fe2O4溶液于pH=4.74的溶液中,配制成c(FeO2-4) =1.0mmol·L-1试样,将试样分别置于20℃、30℃、40℃和60℃的恒温水浴中,测定c(FeO2-4)的变化,结果见下图。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H_______0(填“>”“<”或“=”)。

(3)高铁酸盐还是一类环保型高性能电池的材料,用它做成的电池能量高,放电电流大,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若外电路有5.418×1022个电子通过,则正极有_________g高铁酸钾参与反应。
(4)测定某K2FeO4溶液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量取V mL K2FeO4溶液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在强碱性溶液中,用过量CrO-2与FeO2-4反应生成Fe(OH)3和CrO2-4
步骤3:加足量稀硫酸,使CrO2-4转化为Cr2O2-2,CrO-2转化为Cr3+,Fe(OH)3转化为Fe2+
步骤4:加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c 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H4)2Fe(SO4)2溶液V1mL。
①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K2FeO4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2.推断题(共1题)

2.
已知A、B、C、D、E、F、C、H八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个周期。A、B、C是三种非金属元素,A与B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A、B、C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与H位于同一主族,D的单质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两性金属,E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且其价电子数是G的两倍,F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p电子数是s电子数的两倍,D、H、F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E、G、H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均与其周期序数相同。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A、B、C形成的此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E单质在常温下遇到A、B、C形成的另一化合物的浓溶液发生钝化现象,过量的E单质在此化合物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E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E3+与E2+的稳定性大小为____________。
(2)B、C、D、H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
(3)A、C、G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一元羧酸分子,其分子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F、G对应的氢化物中键能大小为F—H键_________G—H键。
(4)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D的单质反应放出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_,将所得溶液混合刚含有D元素的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由A、C、F可形成两种酸类化合物,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它们的酸性强弱________。由A、C、F与钠四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3∶1∶1组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2题)

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H++CO32-=CO2↑+H2O
B. 甲酸溶液与滴人少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后共热:HCOOH+2Cu(OH)2Cu2O+CO2↑+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2C6H5OH+CO32-
D. 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HCHO+4[Ag(NH3)2]++4OH-CO32-+2NH4++4Ag↓+6NH3+2H2O
4.
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结构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16O6
B.维生素C 由于含有酯基而难溶于水
C.维生素C由于含有C=O键而能发生银镜反应
D.维生素C的酸眭可能是③、④两个羟基引起的

4.实验题(共1题)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锌与浓盐酸的反应,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如下:
实验用品:纯锌片、铜片、37%的浓盐酸、蒸馏水、氯化钾溶液、稀硝酸溶液
实验记录:
背影资料:
交流卡片
主题:Zn、Cu与浓盐酸间的实验
A将锌放入浓盐酸的实验
B将锌片铜片贴在一起,一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快速放出气体
C当实验B中锌片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加热,又产生大量气体,得到无色溶液
D将实验C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
 
资料卡片
主题;生成一价铜的反应
4CuO2Cu2O+O2
2Cu2++4I-=2CuI(白色)↓+I2
氯化亚铜(CuCl)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形成[CuCl4]2-等无色离子。
 
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实验A反应速度明显比B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稀盐酸不反应,而在实验中加热时又产生气体”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C中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入验证。
猜想
验证方法
预测现象及结论
认为铜片中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进行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能溶于水且溶液显蓝色;也不可能是ZnCl2,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ZnCl2晶体。若利用资源卡片资料大胆猜想,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处方案,只设计两个)。
猜想
预计验证方法
猜想的现象与结论
白色沉淀是氯化亚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指导老师肯定了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是CuCl;并措出生成沉淀的原因,实际上是[CuCl4]2等离子与CuCl(s)、Cl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结果。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