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1个未成对电子,
比
少一个电子层,B原子得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满;C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D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D的质量分数为40%,且其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R是由A、D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A与D离子数之比为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单质、B单质、化合物R的熔点大小顺序为下列的_____(填序号)。
①单质>B单质>R ②R>A单质>B单质
③单质>R>A单质 ④A单质>R>B单质
(2)在CB3分子中C元素原子的原子轨道发生的是________杂化,其固体时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C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D和Fe形成的晶体FeD2最小单元“晶胞”,FeD2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FeD2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单质、B单质、化合物R的熔点大小顺序为下列的_____(填序号)。
①单质>B单质>R ②R>A单质>B单质
③单质>R>A单质 ④A单质>R>B单质
(2)在CB3分子中C元素原子的原子轨道发生的是________杂化,其固体时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C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D和Fe形成的晶体FeD2最小单元“晶胞”,FeD2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FeD2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题)
3.实验题- (共1题)
3.
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
(1)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使其褪色的微粒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将氯水在光照上一段时间,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常数(K)表明了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程度,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H2CO3
HCO3-+ H+Ka1(H2CO3)=4.45×10-7
HCO3-
CO32-+H+Ka2(HCO3-)=5.61×10-11
HClO
H++ClO-Ka(HClO)=2.95×10-8
请依据以上电离平衡常数,请写出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 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 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请回答:
③写出仪器(1)与仪器(3)的名称:(1)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④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何准确读出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下移动量筒至量筒内液面与水槽液面相平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使其褪色的微粒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将氯水在光照上一段时间,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常数(K)表明了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程度,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H2CO3

HCO3-

HClO

请依据以上电离平衡常数,请写出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 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 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请回答:
③写出仪器(1)与仪器(3)的名称:(1)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④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何准确读出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下移动量筒至量筒内液面与水槽液面相平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