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课外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 作电极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 铝 B 石墨 C 银 D 铂
(2)N 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Ⅱ.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第一组实验不同的现象: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根离子(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3)电解过程中,X 极区溶液的 pH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Y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之一为 Fe﹣6e﹣+8OH﹣= FeO42-+4H2O 若在 X 极收集到672 mL 气体,在 Y 极收集到 168 mL 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 Y 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g。
(5)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 2K2FeO4+3Z=Fe2O3+ZnO+2K2ZnO2,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请回答:
Ⅰ.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 作电极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 铝 B 石墨 C 银 D 铂
(2)N 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Ⅱ.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第一组实验不同的现象: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根离子(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3)电解过程中,X 极区溶液的 pH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Y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之一为 Fe﹣6e﹣+8OH﹣= FeO42-+4H2O 若在 X 极收集到672 mL 气体,在 Y 极收集到 168 mL 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 Y 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g。
(5)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 2K2FeO4+3Z=Fe2O3+ZnO+2K2ZnO2,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2.推断题- (共1题)
2.
仪器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PVD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名称__;反应①的类型__;
(2)反应②的反应条件__;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反应②中有多种副反应,得到的有机副产品除了CH3CHO和
外,还可能有_______。
A.其中PE和PVDC是安全的,PVC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主要原料来合成上述三种物质。 |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名称__;反应①的类型__;
(2)反应②的反应条件__;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反应②中有多种副反应,得到的有机副产品除了CH3CHO和

3.工业流程- (共1题)
3.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Δ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则c(Na2S2O3)=_________ 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已知:
+I2=
+2I-
(3)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可能____(填“无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则c(Na2S2O3)=_________ 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已知:


(3)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可能____(填“无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4.
常温下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1的Cu(NO3)2和0.1 mol·L-1的AgNO3组成的混合溶液,当某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时,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增重1.4 g | B.所得溶液pH<1 |
C.阴极增重0.64 g | D.所得溶液pH>1 |
5.
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6.
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1 |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6 mol电子 |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 |
7.
把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uCl2和H2SO4溶于水制成100 mL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并收集两电极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电路中共转移0.6NA个电子 | B.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C.阴极质量增加3.2 g | D.电解后剩余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mol·L-1 |
8.
工业上苯乙烯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如图是苯乙烯的结构简式: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 |
B.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备高分子化合物 |
C.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
D.苯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10.
要合成带有放射性氧元素(*O)的乙酸乙酯,除必要的反应条件外,下列各组反应物能满足合成要求的是( )
①CH3CO*OH和C2H5OH
②CH3COOH和C2H5*OH
③CH3C*OOH和C2H5OH
④CH3CO*OH和C2H5*OH.
①CH3CO*OH和C2H5OH
②CH3COOH和C2H5*OH
③CH3C*OOH和C2H5OH
④CH3CO*OH和C2H5*OH.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且它们均为混合物 |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且它们均不能再生 |
C.果糖、蔗糖和麦芽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均为葡萄糖 |
D.乙醛、乙酸和葡萄糖都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且反应类型均为氧化反应 |
12.
最近美国宇航员(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在同一直线上 |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13.
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①1s22s22p3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④1s22s22p63s23p2
①1s22s22p3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④1s22s22p63s23p2
A.③>④>②>① | B.④>③>②>① |
C.④>③>①>② | D.④>②>①>③ |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则分子越稳定 |
B.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
D.H—O键键能为463 kJ·mol-1,即18 g水分子生成H2和O2时,放出的能量为(2×463) kJ |
16.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
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
17.
我们今天使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电能、生物质能等,下列对这些能源分类正确的是( )
A.地热能、电能、生物质能都是“一次能源” |
B.太阳能、地热能、电能都是“二次能源” |
C.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D.风能、水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
5.选择题- (共3题)
18.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
6.填空题- (共1题)
21.
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a、KCl b、KClO3c、MnO2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a、KCl b、KClO3c、MnO2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7.实验题- (共2题)
22.
葡萄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葡萄糖)
2_____+2C2H5OH;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溶液;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
④若分离出试管b中生成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分液漏斗 c 长颈漏斗
(1)检验葡萄汁含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葡萄糖)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溶液;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
④若分离出试管b中生成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分液漏斗 c 长颈漏斗
23.
亚甲基蓝(Methylnene 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 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 H2O和3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滴~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填“A”或“B”);
(2)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 H2O和3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滴~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填“A”或“B”);
(2)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