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针对下表中的9种元素,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2)a、d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物质是_______
(3)非金属性c大于e,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得电子能力c大于e。
(4)下列对于f及其化合物的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f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②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f的单质可与c的氢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2 | a | | | | b | c | |
3 | d | | | | | e | f |
(1)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2)a、d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物质是_______
(3)非金属性c大于e,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得电子能力c大于e。
(4)下列对于f及其化合物的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f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②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f的单质可与c的氢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的魅力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纵观化学发展史可知,青铜与铁是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创造的新材料,酿酒和发酵工艺是原始的食品化学工艺,药物的发现和提纯是早期药物化学。近现代以来,合成化学在无机、有机、催化、高分子和超分子等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产物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医药、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领域。
化学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其核心技术就是通过对分子层面的操纵创造物质。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的特征之一。____
(2)铁的冶炼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____
(3)通过对分子层面的操纵可研发新药。___
(4)化学合成的物质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___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的魅力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纵观化学发展史可知,青铜与铁是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创造的新材料,酿酒和发酵工艺是原始的食品化学工艺,药物的发现和提纯是早期药物化学。近现代以来,合成化学在无机、有机、催化、高分子和超分子等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产物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医药、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领域。
化学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其核心技术就是通过对分子层面的操纵创造物质。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的特征之一。____
(2)铁的冶炼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____
(3)通过对分子层面的操纵可研发新药。___
(4)化学合成的物质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___
2.工业流程- (共1题)
3.
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 SiO2、A1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碱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
(1)①一④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有____(写序号)。
(2)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固体x为铁粉
b.溶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Fe2+、Fe3+、Al3+
c.从溶液C到绿矾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
(4)为测定烧渣中Fe2O3的含量,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烧渣的质量为ag,固体x的质量为bg,固体B的质量为cg。乙同学认为仅利用以上数据不能计算出烧渣中Fe2O3的含量,其理由是____。

请回答:
(1)①一④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有____(写序号)。
(2)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固体x为铁粉
b.溶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Fe2+、Fe3+、Al3+
c.从溶液C到绿矾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
(4)为测定烧渣中Fe2O3的含量,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烧渣的质量为ag,固体x的质量为bg,固体B的质量为cg。乙同学认为仅利用以上数据不能计算出烧渣中Fe2O3的含量,其理由是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9.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2017年5月9日,中国公布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符号为
Og,中文名称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8 | B.中子数为176 |
C.核外电子数为118 | D.质量数为412 |
13.
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CH4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
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
C.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
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15.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 古画水洗除尘 |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2题)
5.实验题- (共1题)
19.
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