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A.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1个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
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
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
X | | Y | |
Z | | W | Q |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

A.Zn原子和S原子的配位数都是4,不同的是原子堆积方式有差别。 |
B.在立方ZnS中,S原子作立方最密堆积,在六方ZnS晶体中,S原子作六方最密堆积。 |
C.在立方ZnS中,Zn原子填充在所有的四面体空隙中,形成立方面心点阵。 |
D.立方ZnS和六方ZnS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
A.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
B.H2O2、PCl5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
C.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增强 |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A.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垂直 |
B.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平行 |
C.C-H之间是sp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
D.C-C之间是sp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
A.硝石(NaNO3)和金刚石 | B.晶体硅和水晶 |
C.重晶石(BaSO4)和萤石(CaF2) | D.冰和干冰 |

A.![]() | B.![]() |
C.![]() | D.![]() |
2.选择题- (共2题)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填空题- (共7题)

(1)写出单质A的同素异形体与B物质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与A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上述六种物质或粒子的组成元素中有三种处于同一周期,请写出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元素符号回答)
(3)上述六种物质或粒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写出化学式)
(4)F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E易溶于F,其原因是 。
(1)N60分子组成的晶体为_______晶体,其熔、沸点比N2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
(2)1 mol N60分解成N2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J(已知N≡N键的键能为942 kJ•mol-1),表明稳定性N60________(填“>”、“<”或“=”)N2。
(3)由(2)列举N60的用途(举一种) ____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H的单质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
(2)D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 _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 _ _ _ _ 。
(3)G、H和I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4)由A、C、D形成的ACD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5)要证明太阳上是否含有R 元素,可采用的方法是 。
(6)元素M的化合物(MO2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M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M原子相同的元素还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MO=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MO2Cl2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③在C2H4、CH3Cl、CH2O、CS2、CCl4五种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填分子式)。
⑴写出N2H6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NH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3-有_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
⑷写出二种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含有与N3-电子数相同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⑸等电子数的微粒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试预测N3—的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_。⑹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于1998年11月合成了一种名为“N5”的物质,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爆炸性,又称为“盐粒炸弹”。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结构尚不清楚,只知道“N5”实际上是带正电荷的分子碎片,其结构是对称的,5个N排成V形。如果5个N结合后都达到8电子结构,且含有2个N≡N键。则“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是____________。

(1)请写出上图中d单质对应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
(2)单质a、b、f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分子中含____σ键,_____π键。
(3)a与b的元素形成的10电子中性分子X的空间构型为_____;将X溶于水后的溶液滴入到含d元素高价离子的溶液中至过量,生成的含d元素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其中X与d的高价离子之间以____ 键组合。

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试观察图形回答。这个基本结构单元由_____个硼原子组成,共含有_______个B-B键
4.实验题- (共1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