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理科综合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226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3

1.综合题(共1题)

1.
2016年以来我国北方的“雾霾”污染日益严重。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项目针对北京强霾过程进行分析,强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含氮有机颗粒物。燃煤和机动年尾气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现在对其中的一些气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 +2H2O(g) △H=-574kJ·mol-1
②OCH4(g)+4NO(g)=2N2(g)+CO2(g)+ 2H2O(g) △H=-1160kJ·mol-1
③H2O(g)=H2O(1) △H=-44.0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口采用催化剂将NO和CO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参与大气循环。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0min内该反应的速率v(N2)=___________;该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③ 若该反应△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

④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和CO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CO2的浓度不再改变
c.2v(NO)=v(N2) 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推广“使用能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如图是一种甲醚燃料电池结构,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2.
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现象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3.
分子式为C4H10O的醇与分子式为C8H8O2 且含苯环的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的种类有(   )
A.4种B.8种C.12种D.16种
4.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b
c
A
浓氨水
碱石灰
Fe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氨气具有氧化性
B
稀硫酸
FeS
AgCl悬浊液
悬浊液由白色变为黑色
Ksp(AgCl)>Ksp(Ag2S)
C
浓硝酸

BaSO3悬浊液
悬浊液变澄清
+4价硫具有还原性
D
浓盐酸
KMnO4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A.AB.BC.CD.D
5.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黄芽指的是黄铜
B.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计,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2016年出现在北方的雾霾是一种分散系,戴活性炭口罩的原理是吸附作用
D.绿色化学就是对生产终端或生产过程的污染进行控制或处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