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21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3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F、G七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B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气体X且X的水溶液呈碱性;D原子K层电子数是其M层电子数的2倍;E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E的简单阳离子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C和G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则
(1)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在C单质中燃烧所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3)A、B、D、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
(4)G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该单质的水溶液与F的低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A、C、D、F这四种元素共同组成的2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填写下列空白:
(1)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XH4,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氧元素有三种核素16O、17O、18O,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a%、b%、c%,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相同的H2O和D2O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
(4)X2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1g X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mol。
(5)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4.6g与足量的水反应后,产生0.2 g氢气,则此合金中另一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0题)

3.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分子中氢原子数:H2SO4>HClO4,故酸性:H2SO4>HClO4
B.由子F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1价,故F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C.硅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故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枓
D.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4.
金属元素钫(Fr)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已知碱金属元素中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极强的碱
C.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物Fr2OD.在已知碱金属元素单质中熔点最低
5.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 、Y对应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Z比Y更容易与氢气化合
D.W、Z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6.
在含有元素硒(Se) 的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 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 与钾元素同周期, 关于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e的原子序数为 24
B.Se的氢化物的还原性比硫化氢气体强
C.Se的非金属性比Br强
D.Se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 SeO2
7.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氢化物反应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
8.
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放出H2。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NaH在水中显碱性
B.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氖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C.微粒半径H-<Li+
D.NaH与H2O反应时,水作还原剂。
9.
已知A、B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
①6和16 ②12和17 ③20和9   ④7和8.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干冰气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HF的热稳定性很好,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NH4Cl  H2O   CO2B.NaCl MgCl2Na2O
C.H2O   Na2O  CO2D.CaCl2 NaOH  H2SO4
12.
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下列有关13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3C的质量数是13, 核内有6个电子
B.13C 与12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13C 与12C互为同位素
D.13C 与12C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4.填空题(共1题)

1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⑤为短周期元素,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1)画出元素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______,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写元素符号 )。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 碱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写化学式),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两者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⑥与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快。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 ____________、B中加NaHCO3溶液、C中加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3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方案一中,温度先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4)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