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A中盛有浓硫酸,B中盛有乙醇、乙酸,D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①乙醇与乙酸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_____。
②若用18O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
④D中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
⑤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①乙醇与乙酸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_____。
②若用18O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
④D中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
⑤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向碘水中加入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B.液化石油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
C.用淀粉水解液做银镜反应,若有银镜产生,则证明淀粉部分水解 |
D.将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3混合,加热至140℃制取乙烯 |
E.相同质量的乙炔(CH≡CH)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
2.
如图是中学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标出A~R15种元素,试根据它们回答下列问题(填具体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
(2)C与E可形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它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
(3)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B、C可形成化合物B2C,该化合物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
(4)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_____。
(5)元素E与元素F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与酸反应时,每个F原子比每个E原子失电子数多
b.E的氢化物比F的氢化物稳定
c.E和F的单质与水反应E较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E比F强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
(2)C与E可形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它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
(3)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B、C可形成化合物B2C,该化合物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
(4)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_____。
(5)元素E与元素F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与酸反应时,每个F原子比每个E原子失电子数多
b.E的氢化物比F的氢化物稳定
c.E和F的单质与水反应E较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E比F强
2.单选题- (共10题)
3.
甲烷、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是同分异构体 |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甲烷和乙烯 |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 |
D.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原子均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碱金属原子表现出较强还原性 |
B.在Al(OH)3胶体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 |
C.某化合物在无色的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焰色为黄色,则该化合物一定为含钠元素的盐 |
D.由于水、苯和四氯化碳均为无色透明液体,所以水不能区分苯和四氯化碳 |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
B.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
C.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D.“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
7.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C.Cl-、S2-、K+、Ca2+半径逐渐减小 |
D.![]() ![]() |
8.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主族的元素称为碱金属 |
B.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递增,并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管口的1/3处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为1/2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管口的1/3处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为1/2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②③⑤⑥⑧ | B.①④⑦⑨ | C.①④⑤⑦ | D.②④⑦⑨ |
11.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FeSO4溶液中滴加HNO3酸化的H2O2 |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 氧化性:H2O2>Fe3+ |
B | 将铜粉加1mol·L-1Fe(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活泼性:Fe>Cu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金属熔化,但液态铝不滴落下来 | 熔点:Al2O3>Al |
D | 将稀盐酸滴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 | Na2SiO3溶液变浑浊 | 酸性: HCl>H2CO3>H2SiO3 |
A.A | B.B | C.C | D.D |
12.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
B.冬天严禁在窗门紧闭的室内用煤饼炉取暖,因为生成的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 |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D.氯气泄露时,应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地带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