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A、B、C、D、E、F、G均为有机物,其中A 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已知醛基在氧气中易被氧化成羧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填对应编号)。
(3)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有_________种。
a.与B互为同系物 b.含有5个碳原子
(4)写出下列编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填对应编号)。
(3)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有_________种。
a.与B互为同系物 b.含有5个碳原子
(4)写出下列编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3.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4.
CH4分子中的4个H被苯基取代后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关于该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5H24 |
B.最多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
C.该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D.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5.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D.Si、P、S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6.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和干冰升华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
B.NaF、H2SO4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
C.HCl气体溶于水和NaOH熔化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D.I2、Br2、Cl2、F2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
8.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为蓝色 | 不是加碘食盐 |
B |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 部分Na2SO3被氧化 |
C |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 蔗糖未水解 |
D |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 溶液中含Br2 |
A.A | B.B | C.C | D.D |
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
10.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解法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解法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1.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
B.煤可以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
C.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干馏时单质碳与混合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
D.通过石油的催化重整等工艺可获取芳香烃 |
12.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B.用澄清的石灰水不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
C.在第②、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
D.从第②步到第④步的目的是为了富集 |
3.填空题- (共1题)
13.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硫和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 Y单质比1mol 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 Mg(OH)2和1mol气态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 | 氮 | Y | |
X | | 硫 | Z |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硫和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 Y单质比1mol 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 Mg(OH)2和1mol气态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14.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的制取。
步骤(一)

步骤(二)

已知:①3I2+6NaOH=5NaI+NaIO3+3H2O;②常温下,碘单质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
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______, 仪器 B_______________。
(2)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

步骤(二)

已知:①3I2+6NaOH=5NaI+NaIO3+3H2O;②常温下,碘单质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
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______, 仪器 B_______________。
(2)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
(3)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