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171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1

1.推断题(共1题)

1.
以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A(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的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用上图装置制备物质E,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管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
(3)为了制备重要的有机原料——氯乙烷(CH3—CH2Cl),下面是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
甲同学:选乙烷和适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H3-CH3+Cl2CH3CH2Cl+HCl。
乙同学:选乙烯和适量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H2=CH2+HCl  CH3CH2Cl。
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甲同学”或“乙同学”),简述你的理由: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Ⅰ.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1)请画出元素⑨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2)③⑤⑧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③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⑥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________,即可证明。请写出一种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3.单选题(共15题)

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6O5
B.1 mol该物质能与4 mol Na发生反应
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B.等质量不同烃(CxHy)完全燃烧时,越小,耗氧量越多
C.异丙苯()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D.有机物乙苯()的一溴取代物有5种
5.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为
B.HF的电子式:
C.乙烯的最简式为 CH2
D.还有4种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7.
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可与Br2、HCl等发生加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仅①④⑤B.仅①②⑤C.仅①②④⑤D.全部正确
8.
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
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
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油脂、酶均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B.将苯、己烷、乙醇三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混合液均分为两层,且溴水层无色
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醇、乙酸、碳酸溶液,pH最小的是碳酸
D.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均属于化石燃料
10.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11.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12.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B.X与Y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C.由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X2-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3.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若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种原子中,C的原子半径最大
B.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不一定是含C的盐
C.向D单质与沸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D.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强
14.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A>C>D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3>D>A2>BD.氧化性:A2>B,还原性:C3<D
15.
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HCl
C
Cl2(HCl)
H2O、浓H2SO4
D
NO(NO2
H2O、无水CaCl2
 
A.AB.BC.CD.D
1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D
浓HNO3加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HNO3有强氧化性
 
A.AB.BC.CD.D
17.
2014年1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形势”。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化石原料,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