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F、G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A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A、D同主族,B、C同周期,C、F最外层电子数相等,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甲为常见温室气体。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 的质子数之和。
(1)写出以上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C、F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量甲通入由C、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的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以上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C、F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量甲通入由C、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的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I.下列物质:①N2 ②CO2 ③NH3 ④Na2O ⑤Na2O2 ⑥NaOH ⑦CaBr2 ⑧H2O2 ⑨NH4Cl ⑩HBr。
I.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II.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一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⑨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⑧的非金属性较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⑦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比⑧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②与元素⑥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写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构成的单质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三种含Y 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物质的量(n) 与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II.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一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⑨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⑧的非金属性较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⑦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比⑧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②与元素⑥的非金属性强弱,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写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构成的单质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三种含Y 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物质的量(n) 与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4.
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砹化氢很稳定②砹单质与水反应,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③砹是黑色固体 ④砹化银难溶于水⑤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①砹化氢很稳定②砹单质与水反应,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③砹是黑色固体 ④砹化银难溶于水⑤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A.①③④⑤ | B.③④⑤ | C.只有③⑤ | D.③④ |
5.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大小:S2->O2->Na+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Br<HCl<HF |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
D.还原性强弱:F->Cl->Br->I- |
6.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 L | M | Q . | R | T |
原子半径 | 0.160 nm | 0.143 nm | 0.089 nm | 0.102 nm | 0.074 um |
主要化合价 | +2 | + 3 | + 2 | + 6,-2 | -2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
B.碱性Q(OH)2>L(OH)2 |
C.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用作防火材料 |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7.
甲、乙两种非金属: ①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②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③甲单质能与乙的简单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⑤ |
8.
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还原性: A>B>D>C | B.离子半径: C>D>B>A |
C.c-a=5 | D.原子半径: A>B>D>C |
9.
核内中子数为N 的R2+,质最数为A,则其同价态的n g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
A.[n/(A+16)](A-N+6)mol | B.N/A(A-N + 6)mol |
C.(A- N + 2)mol | D.[n/(A+16)](A- N + 8)mol |
11.
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53127I。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53131I。一旦53131I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3131I是一种新元素 | B.53131I的摩尔质量为131g |
C.53131I和53127I互为同位素 | D.53127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 |
13.
已知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若用1mol K35ClO3和6mol H37Cl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 | B.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 |
C.KCl中既有35Cl,又有37Cl | D.KCl中只含35Cl |
4.实验题- (共1题)
15.
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B 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 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_。(选a或b或c)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 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 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B 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 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_。(选a或b或c)
| a | b | c |
I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II | 碱石灰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III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 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 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