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根据①~⑩元素的编号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有关问题:

(1)最难形成简单离子的元素是____,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①与⑤能形成 9 电子微粒,其名称为____;①与⑦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的化合物甲,将⑨的单质通入甲的水溶液中,生成一种强酸且有气体放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元素⑥、⑧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原因是____;
(4)③与⑦的单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
(5)元素④与铝性质相似,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⑩的氢氧化物反应,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

(1)最难形成简单离子的元素是____,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①与⑤能形成 9 电子微粒,其名称为____;①与⑦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的化合物甲,将⑨的单质通入甲的水溶液中,生成一种强酸且有气体放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元素⑥、⑧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原因是____;
(4)③与⑦的单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
(5)元素④与铝性质相似,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⑩的氢氧化物反应,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2.
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X、Y的离子
、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关于X、Y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 |
B.X、Y的核电荷数之差是(m-n) |
C.Y元素的族序数与X元素的族序数之差是8-(m+n) |
D.X和Y处于同一周期 |
3.
同一周期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 > Y > Z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 H2Y > ZH3 |
C.非金属性:X > Y > Z |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 Y2-> X- |
4.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5.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
6.
Q、R、T、M、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的原子序数是R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Q)>r(R)>r(T)>r(M)>r(W) |
B.Q、W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C.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氢化物 |
D.W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说明W的非金属性在五种元素中最强 |
7.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核素
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116 | B.中子数为177 |
C.核外电子数为116 |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
8.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元素代号 | K | L | M | Q | R | T | N |
原子半径/nm | 0.183 | 0.160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0.152 |
主要化合价 | +1 | +2 | +3 | +6、 -2 | +2 | -2 | +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L、M三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
B.在化合物NCl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
C.Q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
D.K在T单质中燃烧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
9.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Na>Mg |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u>Na |
C.酸性H2CO3<H2SO4,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S>C |
D.根据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的条件差异,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F>Cl |
11.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 B.HCl (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
C.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 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
3.填空题- (共1题)
12.
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同主族。
(1)E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C、D还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强碱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一反应体系中含有D2E、D2EC3、D2EC4三种物质,若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用具体的元素符号表示)。
(1)E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C、D还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强碱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一反应体系中含有D2E、D2EC3、D2EC4三种物质,若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用具体的元素符号表示)。
4.实验题- (共1题)
13.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气体发生装置略去)。试回答: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_,D中: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_,D中: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